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受气象状况影响,我国南北多个粮食产区遭遇冬春连旱,特旱地区土壤板结,数十万人饮水困难。同时,种粮成本走高,病虫害早发多发。多地正在采取措施抗旱,包括跨区调水保灌、多举措改善田间小气候等。基层干部和农业专家提出相关建议,包括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强化农业抗逆稳产新品种选育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我国南北多个粮食产区遭遇冬春连旱,特旱地区土壤板结,数十万人饮水困难。
气象监测数据显示,江苏、广西、陕西等地降水量持续偏少,长江大通流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多地出现气象干旱。一些地方旱情呈加重趋势,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关键观点2: 种粮成本走高,病虫害早发多发。
持续旱情推高了农民种粮成本,同时高温干旱也导致病虫害早发多发。专家表示,气温升高易滋生病虫害,威胁粮食生产。
关键观点3: 多地采取措施抗旱,包括跨区调水保灌、多举措改善田间小气候等。
为了应对旱情,多地正在采取措施抗旱。包括利用调水系统持续引水,开展增雨作业,推广旱稻种植等。基层干部和农业专家提出相关建议,包括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加强应急管控、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等。
文章预览
受气象状况影响,我国南北多个粮食产区遭遇冬春连旱,部分地区达特旱,部分田土板结一捏就碎,一些重点水库水位偏低……日前,《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江苏、广西、陕西、河南、湖北等地采访了解到, 多地旱情有加重趋势,病虫害早发多发,个别地方数十万人饮水困难。 基层干部和专家表示,当前多地正值小麦中后期田管、产量形成关键期,部分地区旱情持续发展、小麦生长量不足、植株不高,可能影响收成,建议多部门协同抗旱,多举措改善田间小气候,稳生产促丰收。 记者 | 赵久龙 刘彤 农冠斌 马意翀 李思远 林碧锋 本文转载自《瞭望》2025年第19期 ,原标题为《警惕粮产区旱情持续》。 1 黄淮海等地大范围干旱 一些地方呈加重态势 “五一”假期,步入南京中国绿化博览园荷兰园,记者看到,大量花卉因干旱枯萎,土壤板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