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近日,公安部牵头修订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征求意见稿正式公开。此次更新幅度大、覆盖范围广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被称近年来汽车行业最重磅的安全法规调整之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乘用车百公里加速时间的硬性规定:默认状态下不得小于5秒。这一规定旨在防范误操作风险,并非限制性能,同时专家指出性能与安全之间需要合理平衡。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新规背景及目的
修订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旨在提高汽车安全标准,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误操作风险进行规范,尤其是针对性能过于强大导致误操作的风险。
关键观点2: 关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得小于5秒’的规定
规定要求乘用车每次上电/点火后,默认状态下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得小于5秒。这是为了防止新手或习惯燃油车操作的用户因电动车瞬间加速导致的失控。行业专家认为这一规定在性能与安全之间取得了合理平衡。
关键观点3: 新规背后的原因
新规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近年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启动加速失控事故多发的情况。部分条款是基于实际案例制定的,是对真实事故教训的回应。
关键观点4: 其他重要条款
新规还包括‘踏板误踩加速抑制功能’要求,以及针对与行车安全相关的操纵件、车载娱乐系统、机械门把手等的设计规定。这些规定体现了对‘交互失控’和‘逃生失效’的全面堵漏。
关键观点5: 行业反响与影响
车企需投入资源进行软硬件改造以满足新规要求。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评价称,标准提升将推动技术升级与产业洗牌。动力电池专家杨伟斌认为,严格执行安全标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