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围绕作者自我认知的转变展开,从最初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人,到大学期间努力做一个好人,再到后来得到朋友评价为真实、真诚。作者思考了好人的本质以及人的性格如何形成,认为好人并非本来就具备,而是经过努力和自我要求养成的。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自我认知的变化
作者从自我怀疑到自我要求,努力做一个好人,表现出对自我认知的不断探索和变化。
关键观点2: 好人的定义和形成
作者认为好人并非本来就具备,而是经过努力和自我要求,通过行为的积累和养成形成的。
关键观点3: 性格的养成
作者认为性格坚韧更多是通过后天的历练和坚持养成的,而非先天具备。
关键观点4: 人生的态度
作者主张坚持和自信,比喻乌龟应该注重长久而非短暂的速度比赛,鼓励自己和他人在面对挑战时持续努力。
文章预览
午间,想起来老友,于是简单聊了几句。老友问起原单位工作安排事宜,我大体回复了下。于是得到一个回复“这速度可以!”。 哈哈,我笑了笑,“我做事情,尽可能干脆”。 我想起来,其实我一直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至少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有身边人提及我做事情,不够果断。人嘛,总是在自己没什么把握的事情上,不够果断。 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到底就是无法接受失败的后果。 这不是一个好事,我当然知道这不是一个好事。于是我一直要求自己,“下决定一定要果断,因为每个决定都是有利有弊,应该及时决定,及时行动“。久而久之,或许时常的暗示起了作用,慢慢地有一些朋友给评价,大体就是,”你做事情很干脆“。然而我很清楚,我本来就不是一个干脆的人,只是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干脆的人,所以慢慢地或许也就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