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晨曦牧枝

浪子回头(三):抱怨忿恨的大儿子

晨曦牧枝  · 简书  ·  · 2020-03-21 20:18

相形之下,离家、挥霍和迷失的小儿子,大儿子则显得顾家、尽责和顺服。但是,大儿子表面上尽了一切的孝道,可内心却远离了父亲;他履行责任,辛勤劳作,履行一切义务,却越来越不快乐,越来越不自由。当他回家时听见作乐跳舞的声音,他知道父亲为接待落魄而归的小儿子宰牛宴乐时,就开始嫉妒和抱怨。他对父亲说:“我服侍你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大儿子的怨言显得,顺服、尽责已然变成了重担,服侍成了奴役。

较小儿子显而易见的败坏和迷失,大儿子的迷失却很难辨识。因为他做的毕竟都是正事:顺服、尽责、守规矩以及辛勤工作。他可谓是家里的榜样。然而,当他看到小儿子回来,父亲因此而欢呼雀跃时,大儿子的心里的黑暗面完全爆发了,他变得忿恨、自义、冷酷和自私。

我们可能是常在父亲家的大儿子,遵守诫命,听主教导,甚至不乏在上帝的家中担当各样职事,尽心尽忠。然而,当我们深深审视我们自己,观察周围的人,就会发现在我们所谓的“正义”“敬虔”“为主”等名义之下,有那么多的批判、谴责、偏执和抱怨。那些尽力要逃避“罪”的人,内心竟冰封着巨大的苦毒、嫉妒和忿怒。

我们细听大儿子攻击父亲的那一番话,那发自内心的怨言:为什么没人通知我发生了什么事?(我被排斥了);为什么我服侍了那么久,工作得那么辛苦,却还是得不到别人轻易就可以得到的?(我得不到肯定);为什么父亲你不奖赏我,却愿意宰牛摆宴庆祝那玩世不恭的人回家?(这不公平)。怨言一旦发出,忿恨就充满内心,眼前喜乐的场面更是刺痛着他的内心。大儿子根本无法回家与父亲同享喜乐,甚至他连家也不想再回。身在家中的大儿子,因着谴责、抱怨和嫉妒,开始与家隔离。他同样也迷失了。事实上,当我们陷在抱怨、指责,甚至是自义的境况中时,我们就变成了那已经在家中迷失的大儿子。

伦勃朗:《浪子回头》

面对我们里面的大儿子,能否像小儿子一样,只要我们回头就能被寻回吗?当我们迷失在忿恨、嫉妒,甚至自囚于顺服、职责,过得像奴仆一样时,我们又怎能回头?很显然,单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很难面对家里的喜乐,融于他人的欢喜氛围。我们唯有依靠那从家里找寻出来的父亲,那从天上来的声音,才能抚平、医治大儿子心里的伤。

与此同时,作为大儿子的回头,依然需要信靠和感恩的操练。信靠是从心底深处坚信天父希望我们回家;与信靠相随的必然是感恩——怨恨的反面。怨恨之心说:我得不到应得的,它总是以忌妒的面貌现身。而感恩超越了“我的”和“你的”之争,并宣告生命中的一切尽是恩赐这一真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