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第一作者: 江瑞芬,罗赣 通讯作者: 陈国胜,沈勇,欧阳钢锋 通讯单位: 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学院(广州),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广州)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不仅破坏水体生态系统,也威胁着人类健康安全,因此,亟需发展绿色的污染物净化技术。在自然界中,植物光合作用借助光-酶偶联催化有效驱动太阳能至化学能的转化,模仿植物光合作用被认为是一种污染物绿色、可持续催化降解的新途径。然而,已报道的光-酶偶联纳米催化剂普遍存在下述瓶颈:1)大多数纳米材料具有无孔或有限孔的结构,抑制了反应的传质;2)光催化剂与酶分子之间的电子转移效率低,导致不理想的偶联催化效率;3)光催化过程容易产生高活性自由基,对酶分子结构造成破坏,降低了催化剂的耐用性。 有鉴于此, 中山大学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