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梁启超在协和医院的手术及治疗过程,以及他去世后的一些历史写作困境和李菁的《往事不寂寞》一书对历史真相的探寻。文中还引用了多个例子说明书中对历史事件的多角度解读和对权力、记忆的理解。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梁启超在协和医院的手术及治疗经历
梁启超因尿血症在协和医院接受手术,但手术后并未康复,经历了许多争议和质疑。医院多次调整治疗方案,但效果不佳,最终梁启超去世。
关键观点2: 历史写作的困境和李菁的《往事不寂寞》对历史真相的探寻
历史写作常陷入数据堆砌或娱乐化的困境,而《往事不寂寞》通过口述历史、档案研究和物质证据等方式,重新拼合被切割的历史肌体,提供多种稀缺的历史视角。
关键观点3: 书中对历史事件的多角度解读和对权力、记忆的理解
书中通过多个案例展示了权力对历史的篡改机制、权力者的笔与失败者的口述之间的裂隙,以及物质细节在历史解读中的重要性。
文章预览
推荐关注 上方公号内回复 000 有惊喜 1926年,北京师范大学董事长、清华大学教授、京师图书馆馆长梁启超因病被送进了协和医院,他要在这里做一个大手术——摘除一个肾脏。 梁启超拍了X光,协和的医生说梁启超一侧肾脏有一块黑色斑点,诊断疑似肿瘤并导致肾脏坏死,怀疑这就是梁启超尿血的病根。 协和医院经过几次讨论后给出结论,只有切除梁启超的坏肾,才能彻底去除病灶。 1926年3月16日,梁启超在协和医院接受了手术,手术很顺利。 不过不幸的是,手术后切下来的肾和常人无异,没有黑斑肿瘤,也不是便血的病因。 消息传出,坊间开始议论梁启超被割错了肾,因为他在做完手术后,仍然不断便血。 梁启超的学生徐志摩在《晨报》上发表文章写道:“梁任公先生这次的白丢腰子,几乎是大笑话了。” 陈西滢则在《现代评论》上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