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国防时报》发布短视频展示PL-15E型空空导弹画面,介绍其双脉冲火箭发动机及不可逃逸区的特点。视频中有两位专家解读,樊会涛院士强调空空导弹的高科技含量和研发周期,提出并跑不够需领跑的观点;鲁宏勋专家介绍现在生产线的24小时无人自动化生产情况。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历史性跨越,但竞争仍激烈,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PL-15E型空空导弹的特点
采用双脉冲火箭发动机,增强导弹射程和命中能力,创造近端、远端两个不可逃逸区。
关键观点2: 《国防时报》视频中的专家解读
樊会涛院士强调空空导弹的高科技含量和研发周期的长期性;鲁宏勋专家介绍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实现24小时无人自动化生产。
关键观点3: 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的成就与挑战
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历史性跨越,但竞争仍激烈,需要持续领跑,因为战场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文章预览
撰文丨李岩 近日,《国防时报》官方微博发布题为“量大管饱!空空导弹可无人自动化生产”的短视频,视频展示了PL-15E型空空导弹画面。 央视专题栏目《兵器面面观》曾介绍,PL-15导弹采用双脉冲火箭发动机,这种推进方式相比传统方式,在导弹飞行的初段和后段均可助推加速,可以创造近端、远端两个很强的“不可逃逸区”,增强导弹的射程和命中能力。 政知君还注意到,《国防时报》视频中,两位专家“出镜”解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会涛介绍,空空导弹系典型高科技产品,能够独立研发生产第四代空空导弹的国家屈指可数。一款新型空空导弹的研发周期一般在十年左右,即所谓“十年磨一剑”。就武器装备而言,仅仅“并跑”是不够的,还需要“领跑”。 航空工业集团首席技能专家鲁宏勋介绍,我们现在的(生产线)可以实现24小时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