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批判了人们因拥有房子而获得的幸福感只是表象,真正的幸福感来源于‘我有你无’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本质上是社会的相对排名,代表了一个人的生存能力。文章还通过对比劳斯莱斯、茅台等例子说明人们追求的是心理收益,而非物品的实际价值。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批判了人们因拥有房子而产生的幸福感只是表象。
作者认为人类的幸福感来源于‘我有你无’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与拥有房子带来的幸福感不同。
关键观点2: 真正的幸福感来源于社会的相对排名。
作者指出社会的相对排名是优越感的本质,而优越感是人们在比较中产生的幸福感的来源。
关键观点3: 文章通过对比劳斯莱斯、茅台等例子说明人们追求的是心理收益。
作者认为人们追求的是心理收益,而不是物品的实际价值,这是通过购买昂贵的物品来获得心理满足的体现。
文章预览
文:蔡垒磊 很多人说起房子的居住属性时,会有这样的说法: “跌了至少能住” “自住看什么涨跌” “有自己的房子,就有安全感” “能按自己的心意装修” “不管有多少疲惫,只要进了自己的房子,就感觉有归属感” “万家灯火有属于我的一盏” 是不是很多类似的言论?就不管是背着几乎超出自己承担能力的房贷,还是花掉了6个钱包的积蓄,只要是有了一套大城市的房子,就感觉人生有了意义,哪怕因此不能出去旅行,不能有自己的爱好,不敢出去吃大餐,把生活品质降得一塌糊涂,甚至还要啃已退休父母的老,房子带来的幸福感也足以抵消——在前N年,很多人一看自己的情况,好像真的是这样,真的挺幸福的,于是就以为上面说的是对的。 真的吗?错误,全错,这些全都是表象。 人类的所有幸福感来源,在四个字——我有你无。 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