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围绕公益领域的合规课程更新以及公众认知和从业者认知差异的问题展开。作者完成了合规课程的全部内容,并新增一节关于公开募捐和义卖的分析。文章提出了公众认知和从业者认知的差异和分歧,强调公众认知的重要性,并指出从业者往往忽略底层认知,追求更高的社会价值。同时,文章也探讨了合规问题的关注源于公众和从业者的认知差异,以及从业者自身认知割裂的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完成合规课程更新并新增一节关于公开募捐和义卖的分析。
作者更新了合规课程的全部内容,并增加了一节新的内容来分析公开募捐和义卖的情况。
关键观点2: 公众认知和从业者认知差异的问题。
文章指出公众认知和从业者认知在公益领域存在差异和分歧,这种差异导致了对合规问题的不同理解和关注。
关键观点3: 公众认知在公益领域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公众认知在公益领域中更加值得关注,它代表了人们对公益的真实理解和态度。
关键观点4: 从业者忽略底层认知,追求高社会价值的问题。
文章批评了一些公益从业者忽略公众底层认知的现象,他们更多地追求高的社会价值,却没有真正理解公众的诉求和需求。
关键观点5: 合规问题的关注源于认知差异,从业者自身认知割裂的问题。
文章认为合规问题之所以被关注和追求高标准,其根源在于公众和从业者的认知差异,以及从业者自身认知的割裂。
文章预览
昨天,更新 完了合规课程的全部29节课,增补了一节关于公开募捐和义卖的分析。 除了对现有的合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思考,我更想回应或者解决的问题是:由于公众认知和公益从业者的认知差异所导致的误解和分歧。 哪一方的认知更值得关注或者更有价值? 我认为是公众认知 。 长期以来,很多从业者在做的事情就是一遍又一遍的去说专业概念和社会价值,试图以此来提升公众认知。但是却忽略了一个很基本的细节,不管是拿工资做公益的还是捐钱做公益的人都很清楚的知道: 做公益这件事没有门槛,做公益人这个事,更没有门槛。 前者很好理解,让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说了很多年。 后者更好理解,任何人只要自己做了机构,或者去了某家机构任职,或者调岗去了企业基金会做负责人,一个头衔的变更,就可以让一个普通人成为所谓的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