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林宸伊

思维的格局

林宸伊  · 简书  ·  · 2020-02-21 16:41

网络接触多了,你会发现,大多数你看到的文章,都是被付费的软文,不论它的稿费是几分,还是几万,他们呈现的观点,不过是写这篇文章或者要求写这篇文章的人想要表达的内容而已,至于他为什么要求这样表达,有可能是为名,有可能是为利,这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范畴。

有些人不知道这个“内幕”,以为网上的文章就是对的,是标准答案,于是教科书般地相信上面的每一句话,看到什么就把它作为有力依据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评判,包括身边的人和事,还一脸肯定:你看,上面就是这么说的,你跟文章里说的一模一样,原来你们这种人是这样想的啊!这类人千万别遇到事儿,遇到事儿了可能就没有自己的判断力了,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这类人,是我最不喜欢打交道的人,跟这种人打交道太累了,自以为是,还一肚子歪歪理。

有些人知道网上的东西,真真假假太多,看看就好,不会太当真,也没有太多意见,反正过好自己就行,有自己的原则,不轻易听信别人的,也不会多想这些是是非非。生活上也比较简单务实,这样的朋友我其实蛮喜欢的。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普通人,生活不易,作为一个普通人,能过好自己就很不错了,简简单单,知足常乐,是大千世界的一束光。

有些人相对更了解一些网上的逻辑,比如这些网上东西真真假假出自哪里,比如开头我们提过的,他们知道大多数文案都是软文,他们都有自己的侧重点,侧重的方向或者呈现的观点是不是正确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想要读者接受到这样的信息,想要传递这个信号,以此来达到自己的需求,比如推出自己的产品,比如给自己的品牌找到立足点,又或者为了吸粉为了点击量。

我本人倾向这一类吧,尤其是自己开始码字之后,知道所有的平台,包括知乎,百度百科,都是可以自由编辑,自由修改的,只要注册一个账号,不管你是哪个领域的“砖家”,都可以在上面侃侃而谈。像我这样的人,知道这些内容都不能轻信,便多了一层怀疑,不管看到什么文案,第一反应就是写手通过传递这个观点,背后的需求是什么?也因此,对网上的文章和观点都会保留自己的意见,习惯找人家的错,预判性很高,觉得这些文案哪哪儿都是陷阱,都不可信,都是为了博眼球吸引阅读量。

但是昨天,有人跟我说了一句话,让我忽然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他说:这些文章肯定是软文,这不用说,花点钱,你想写啥都能给你写出花来。但是你可以网上再搜一搜相关的材料,自己再研究研究,看看能发现点什么,看完之后有没有其他想法。

如果你是A,你遇到B,哪怕你再认同B,你都不会变成B',但是你的A会通过和B的融合转化成新的A+,甚至是C。我总是看到软文的魔性,然后止步于此,过度关注人家是什么样的目的写出来的文案,而没有在看到一个观点的时候,去搜索更多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哪怕看看不同软文的不同观点,然后通过这些零零碎碎的模块和知识点,整理出自己的认知,这个认知一定会不同于我看到第一篇文案时的自动思维。

人的思维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认知突破中,形成新的思维模式,这样打破-重建-再打破-再形成的过程,正是思维进化的必经之路。什么是贵人,大概就是这种人家无意之间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却能将你从此岸摆渡到彼岸的人吧。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