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小小二萌

只有专注当下,才能活出最本质的自我

小小二萌  · 简书  ·  · 2018-10-24 23:45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有些气愤。由于一些原因,爱人可能要失去工作了,当她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心中一下子产生一股怒火,靠强压着才没表现出来。

其实我也不知道到底为什么会生气,这是她今年的第二份工作,工作环境可以说很糟糕,领导管理无方,职员勾心斗角,她在里面小心翼翼。早都有离开的想法,但一直下不了决心。现在,竟然反过来被赶着走了。

昨天很是焦虑。考虑到未来的时候,基本上一天都在思考到底该如何走好以后的人生。

因为买房欠了一些债,按照当前的收入很难应付,但又没有其它的收入来源,想要干点其它的事情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现学需要时间,而自己又想快点见效,越想越焦虑,怎么那么多的门道却偏偏都绕过了自己呢?

一直都很痛苦。因为过去没有好好努力、没有好好攒钱、没有好好练习本领,心中产生了太多的悔恨、遗憾和怨愤;想象中未来大富大贵、无比美好的生活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所带来的焦虑、不安和忧愁。

还有时不时头脑中就会蹦出来的缺钱、不帅、朋友少等等伤心事,根本就没有喘息的机会,痛苦就是那么的无时不在。

有时候真的怀疑这就是命吗?而命又到底是什么呢?

这可能真的就是命。但这个“命”不是人们常说的那个神秘莫测的天命,而是已经固化了的生活模式。

这个模式成型于孩童时期,在人们的无意识之中,一直伴随、影响着他们,最终会带着他们去实践人们常说的那句老话——三岁看老。

这实在是一件太可怕的事情:我们的人生不过是一种模式的循环而已。不愿接受,但又不得不接受。看一看我们头脑中那些痛苦都是如何来的就知道了。

一件事情发生了,或让人高兴、或让人悲伤,这本该是自然的反应。

但是,头脑总会在你高兴的时候提醒你不要得意忘形,在你悲伤的时候试图抗拒、掩盖悲伤,这就导致了本来明明是一件事情、一种情绪的情境,变成了一个互相矛盾、互相刺激的情境。

就像在面对爱人失业问题和欠债压力时,本来应该是对这两个具体事实的反应,而我情绪的来源已经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在为它们找借口、找理由、找掩饰的过程中,产生了更多更大更持久的痛苦。

我一直都在这样做,而痛苦也确实越来越多。

埃克哈特·托利在他的著作《当下的力量》中提出了思维认同,他说,我们把思维当成了自己,认为思维做出的结果就是自己的想法,而实际上,思维并不等于自我,思维只是一个工具而已,我们是在无意识之中被思维控制和利用了。

认识到了这一点,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我们在悲伤的时候,总有另一股力量在抗拒;为什么我们要生气的时候,总有另一股力量在制止;为什么我们想发泄的时候,总有一股力量在克制。

因为思维一直在抗拒当下的体验,它用早期在家庭、学校形成的固定模式在控制着我们,让我们在无意识之中不断地去抗拒和逃避。这种分裂的体验,带来的只能是更多的痛苦。

托利在书中给出终结痛苦的方法,那就是保持意识的临在状态,深深地进入当下时刻,臣服当下,活在当下。

当我们意识到思维并不是自我的时候,就可以从思维中摆脱出来,回归到本体,这是人类最本质、最原初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无所谓外在的身份和形式,一切都是自然的、自发的,生命可以自由流动、尽情展现。

在这种状态中,过去和未来将不再重要,最重要的是当下时刻,是眼下真真实实的每一秒,不管面对的是什么事情,感觉、情绪和情感就是当下的唯一。没有抗拒,没有掩饰。

当我们不是与思维融为一体,而是与自己的体验、感受融为一体时,痛苦将失去存在的土壤,痛苦将自然而然的无法存在。

“若非当下,何时?”

全神贯注地去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刻吧!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