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bamboo
2020 情趣研习社社长 兼职摄影赶紧上车,坐稳出发!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窗外不一样的风景探索鲜为人知的世界去经历,去思考,不在乎目的2019吉他 摄影一颗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文青内心人生就像乐章,谱写每个人的故事或喜或悲,都在于自己如果你也愿意分享故事,欢迎豆邮!
今天看啥  ›  专栏  ›  bamboo

返工第一天,想到故乡的失落与温情

bamboo  · 豆瓣  ·  · 2018-02-23 20:18

我对“家乡”的情绪很复杂,每年过年回家,这种复杂的情绪都会淋漓尽致地涌上心头。

我的家乡是一个微小的城市,像世界上的每个小城一样,这里没有秘密,没有恰当的距离,人情关系由于太过紧密而显得黏腻,她封闭、守旧、千篇一律。

人们始终对别人家的家长里短葆有十足的兴趣--在我看来,谁跟谁又有什么不同呢?不过都是一眼看得到的未来。

对自己所处的城市开始厌倦,始于青春期。觉得这里处处狭窄闭塞、格格不入。

好像《立春》里的蒋雯丽,因憎恶着自己的小镇,咬牙切齿地卯着劲儿说:“我不想在这个城市发生爱情。”这种心情羞耻又悲凉,难以启齿。是所有小城里自恃清高的少年们都浮现过的念头。

十八岁之前,我的全部愿望就是逃离。于是从大学开始,我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即使近几年交通愈发便利,高铁飞机都能直达,也没有因此变得频繁。好像少见一些,就能忘得多一些,走得远一些。

一年又一年,直到我也不得不注意到,彼时我容不下的故乡,如今也容不下我了。

几年前还在嬉笑打闹的玩伴们,转眼就是陌生人。去了大城市的年轻人崇尚自由、有趣和未知性,大聊创业、生活方式和消费升级。留在老家的同学纷纷选择结婚生子,日子过得热热闹闹,公务员转了正,买了第几套房,父母孩子近在咫尺,夫复何求。

大家活在不同的秩序和人情关系当中,见了面除了能聊起所剩不多的记忆片段,剩下的大多是插不进话的尴尬。又或许因为三观不合,朋友圈上任意一方发表己见都能引来对方的不爽。几次下来,便不再见了。

影视剧作品里最美好的一面,莫过于一起长大的人也会共同成长,相亲相爱

近几年慢慢升温的,反倒是和亲戚们的关系。手机网络的普及,平日里,一大家子的人都会在群里互相汇报着近况,多少有些了解,一年几次的聚会也不再显得陌生。

事实上,在我的家里,从未有人挑起过网络上盛传的那些尴尬的亲戚语录--大人们也上网,他们都在小心翼翼地避免着被我们讨厌。他们也想做被喜欢的人啊。(相较而言,倒是我们,编排了各种刻薄的段子,拒绝一切或许出于善意的关心。)

而我爸妈,自从我开始做自媒体以来,熟练地掌握了微信、微博和豆瓣。点赞总抢在第一个,知道什么是抢沙发,打赏最积极。我妈还常常来询问我各种网络词汇的解释,现在可以运用得炉火纯青。

这次回家,还意外地发现,家里或远或近的亲戚都会读我的公众号,他们饶有兴趣,跟我聊着我常写的内容,还要积极地分享给身边的人:“你看,这是我们家xx啊!”

我都能想象得到,长辈们如何努力而笨拙地学习着不被时代抛弃。这样,才能与我们走得近些,更近些。


每次离开家的时候,我妈总会问我,“会不舍得吧?”“会想家吧?”我别过头说,“不会”、“不想”。我妈掐我一把,“嘴硬”。

想不想家?我也说不上来,好像有些模模糊糊的念想,转瞬也就被秩序井然的都市生活覆盖住了。

在高铁站的候车厅,老远看到爸妈挤在车站的玻璃窗外向内张望。一回头他们就热切地朝我招手。走了很远很远,回头还能看见他们在招手。

大概故乡就是这么个地方,你有千万个理由讨厌它,但你没法讨厌,不能讨厌。

我家的窗外

我很少提起我的老家,也不喜欢讲以前的故事。前几天被问到我的母校。我想了想,终于忍不住说,我们中学啊,非常好看,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看的校园了。春天的时候,整个学校都飘散着粉红色的细碎花瓣,常常会散落在头发和睫毛上。

讲完,心里也涌过一丝惆怅。

1988里正焕读了一段台词,“没有再比我的房间更讨厌和陈旧的地方了,因为讨厌和陈旧,有时甚至连看都不想看一眼。但是讨厌和陈旧的另一种说法,也可能是熟悉和舒适。一起度过漫长的岁月,再熟悉不过的我的所有,和让我舒适的人们。也是世界上能守护我的,熟悉的长久的、属于我的人们。”

故乡对于我们来说,或许意义不在于改变,也不在于回忆,而是存放我们关于人间温情的感受。


最早发表于我的个人公众号:liuxiaobamboo_look

微博:刘筱bamboo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