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冰雹课题小组”发起的“冰雹换玛瑙”活动。该活动旨在收集冰雹样本进行研究,以了解冰雹的形成机制、频率和强度的变化,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天气和气候模式的微物理参数化方案,以预测和评估冰雹,帮助民众采取应急避险措施。文章还介绍了活动的背景、目的、实施方式以及研究成果。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活动背景与目的
全球变暖背景下,冰雹等极端灾害天气的频率与强度变化仍是未解难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张庆红教授课题组发起“冰雹换玛瑙”活动,邀请公众参与收集冰雹样本,以进行研究。
关键观点2: 活动实施方式
志愿者收集满足一定要求的冰雹样本,并联系课题组取回。课题组会送上玛瑙纪念品作为感谢。收集到的冰雹样本用于研究冰雹的成因、生长层结构等,并应用于未来天气和气候模式的微物理参数化方案。
关键观点3: 活动成果与影响
活动已持续9年,收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冰雹样本。最新研究成果已发表。活动不仅鼓励公众参与科学研究,还为减小冰雹灾害、提高预测能力提供了帮助。
文章预览
最近,全国多地频发 冰雹和大风天气 前几天 一场“鸭蛋大”的冰雹 让身在北京的小伙伴印象深刻 在众多关于“冰雹”的讨论中 有一则消息显得有些另类 那就是 “冰雹换玛瑙” 发布这则消息的是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师生组建的 “冰雹课题小组” 收集了冰雹 真能兑换玛瑙吗? 为什么课题组 要收集大家手中的“冰雹”? “冰雹”被收集后用来做什么? 一起来看~ 1 玛瑙和冰雹一样 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几天爆火的“冰雹换玛瑙”推文 是北大物院 “冰雹课题小组” 于去年5月10日发布在 微信公众号上的 推文介绍了课题组的研究目的、 “冰雹换玛瑙”的具体活动内容 以及冰雹收集步骤 和目前的冰雹样本研究成果等 根据项目团队介绍 在“冰雹换玛瑙”活动中 收集者一次需要收集外表、大小、数量 有一定要求的冰雹样本 合理保存并记录相关信息 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