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柳余恨
柳余恨,广告人,一个严肃的逗逼,典型双子座,爱好科技、历史、读书、写作,喜欢挖掘一些奇怪的问题。微信公众号:贰叁叁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柳余恨

如果有人阻拦你坐的高铁,你会怎么办?

柳余恨  · 简书  ·  · 2018-01-09 22:03

1月8日晚,一条视频毫无预兆地在微博炸开了锅。

一名妇女带着孩子,以等老公为由,强行阻拦高铁发车。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执法人员好言相劝,却无济于事。一番激烈争执后,妇女被请下高铁,列车缓缓驶离了车站。

视频一经传播,迅速引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讨论。

大家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体分为以下七大派别:

以上七大派别,均提出了自己的合理质疑,激情派甚至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案。

所以问题来了:面对这名妇女,执法人员怎样做,才算是正确执法?

在解答这个问题前,我们不妨先做一个假设:假如执法人员对妇女动粗了,网民会如何评论?

有趣的是,激情派其实已经给出了具体执行方案,反话派更是提前透露了网民的真实反应。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大面积普及,各种暴力执法行为遭到曝光,面对汹涌的民意指责,缺乏应对经验的相关部门,一时间手足无措。

为了彻底杜绝类似事件,有关部门大力倡导文明执法。这也是近几年,暴力执法事件减少的根本原因。

按理说,这应该是一件好事。可与此同时,诸多不文明行为,开始频繁出现在机场,火车站,地铁等大型公共场所。

每个月,我们都能在新闻看到各种漠视规则,甚至是漠视生命的违法行为。

有人在机场撒泼大闹,有人在高铁脱鞋晾脚,有人在地铁放任孩子大小便,更有甚者竟然将硬币投入飞机发动机。至于插队,大声讲电话,看剧不带耳机等琐碎的不文明行为,更是比比皆是。

那么,这些人最终受到了怎样的惩罚呢?

除极个别可能危害乘客安全的行为,多数违规者只受到了简单的口头警告。

当违规者对规则缺乏敬畏之心,执法机构又不能做到惩罚分明时,违规行为自然会愈演愈烈。

任何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都需要经历一个缓慢的过程。把所有人一夜间变成文明人,显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儿。这时,执法者是否能正确执法,就显得尤为关键。

为什么关键时候,执法者总是畏手畏脚?

我认为主要有两大原因:

其一,迎来了新时代,却没迎来新方法。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所有人成为了潜在新闻源。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热点社会新闻出自哪部手机。面对无处不在的手机摄像头,没有一个执法人员,愿意因为用力过猛,背上暴力执法的恶名。更为重要的是,没人愿意以「临时工」身份,离开辛苦拼来的工作岗位。

其二,过往枷锁沉重,前路举步维艰。

过去,许多部门执法过于简单粗暴,造成了负面口碑。很长一段时间内,每当官民对立,舆论总会条件反射站在民众一方。为了扭转这种偏颇的观念,如今的执法人员对于自身行为普遍相当谨慎,以至于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

这就是为什么,执法者变得越来越弱。

当执法者丧失了执法的权威,法律便成了一纸空文,受害者反而成了那些遵纪守法的人。这是对违法行为的纵容,更是对文明行为的辜负。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如果你是执法者,一个人正在乱摆地摊,四周群众围观,随手可能掏出手机,你会对违法者采取什么行动?

如果执法行为过于粗暴,被上传到网络,很可能招致骂名,要是社会影响恶劣,甚至会丢掉工作;如果执法行为过于软弱,被上传到网络的概率明显降低即使视频被曝光,自己最多被骂无能,怎么也不会丢了工作。

当失职比尽职更为稳妥时,执法人员做出这样的选择,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人选择失职,却也有人选择尽职。

那些尽职尽责的执法人员,是怎么做的呢?

朋友在某省会城市基层工作,每周都会进行违法行为排查工作。

说白了,就是在所属辖区内,不定期检查小贩是否存在乱摆地摊的行为。

他的工作很简单,手持摄像机,记录执法全过程,避免出现任何意外状况。

在他参加的几十次专项整治活动中,他几乎没有遇到特别顽劣的商贩。

表面上看,摄像机是一个记录执法行为的电子装备。实际上,它是一个规范执法行为的矫正器。

在摄像头下,违法行为会被曝光,粗暴执法行为也会被曝光,对执法者和违法者来说,它是绝对公平的。也只有在公平的大环境下,执法者才能恪尽职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所以,大家别骂铁路警察软弱了,有那么多力气,倒不如给警察叔叔_众筹一台摄像机


最新消息:高铁扒门女子身份得到确认,为安徽省合肥市永红路小学教导处副主任目前,庐阳区教体委已对其作出停职检查的处理决定。

怎么说呢,罢了,简单总结一下: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