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四川眉山的“高考钉子户”梁实正在全力备考人生第29次高考,今年他将报考科目中的地理改为生物,并调整了高考目标。文章讨论了梁实的坚持和“高考钉子户”现象的社会意义,以及媒体对此类话题的过度关注可能带来的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梁实全力备考第29次高考
梁实正在全力准备今年的高考,对报考科目进行了调整,将地理改为生物,并每日保持高强度复习。
关键观点2: 梁实调整高考目标
梁实今年适度调整了高考目标,表示不再只执着于考上四川大学,其他优质的本科院校也在考虑范围内。
关键观点3: 媒体对“高考钉子户”的关注度高
梁实的高考动向一直是媒体关注热点,相关话题经常登上热搜榜。但近年来,对“高考钉子户”的炒作引发了批评之声。
关键观点4: 对“高考钉子户”现象的不同观点
社会上对“高考钉子户”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他们浪费教育资源,有人怀疑其动机不纯,也有人批评他们性格偏执。但也有人认为,社会应包容不同的追求和选择。
关键观点5: 媒体减少对“高考钉子户”的关注可能有助于理性对待高考
有人认为媒体不再过度关注“高考钉子户”有助于理性对待高考,降低考生的压力,引导社会更客观地看待高考和高等教育资源。
文章预览
Review 评论 □徐林生 3月9日,58岁的“高考钉子户”梁实接受湖北经视《经视直播》记者采访时透露,他正全力备考人生第29次高考,今年做出了重要调整:报考科目中,将去年仅获30余分的地理科目改为生物,每日保持10小时以上高强度复习。梁实解释,虽自认地理较易,但连续几年该科目成绩始终难有突破。相较之下,生物虽三年未考,但既往考试表现尚可,故决定更换赛道。并不再执着考上四川大学。 对于多年高考成绩徘徊不前,梁实自省:“主要问题还是缺乏系统复习。”今年他适度调整了高考目标,表示若冲刺川大有困难,其他“优质的本科院校也可考虑”。当被问及达到本科线是否就读时,他郑重回应:“确有这个考虑,毕竟时不我待。” 梁实是四川眉山人,执着于考上四川大学。自1983年至今,梁实参加过28次高考,均以失败告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