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徐勇团队在HOR领域的新进展,以及中国科学院在激光模式和能源与信息一体化器件及应用方面的成果。文章还介绍了基于新型SiC复合衬底的低成本MOSFET的重要进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徐勇团队在HOR领域取得新进展
通过合作研究,成功合成Pt-RuCu NCs作为高效的HOR催化剂,并应用于AEMFCs,质量活性显著提高。该工作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期刊上。
关键观点2: 中国科学院在激光模式调控技术方面取得进展
张龙与董红星团队通过选择性模式结构破缺,在单个激光腔中实现高性能单模激光输出。相关成果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上。
关键观点3: 东南大学黄晓东教授发表能源与信息一体化器件成果
黄晓东教授课题组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了关于CMOS兼容的可重构超级电容器二极管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提出了能源赋能信息的新思路,有助于推动智能微系统在人机交互领域的应用。
关键观点4: 基于新型SiC复合衬底的低成本MOSFET取得重要进展
刘新宇研究员团队与国际团队合作,成功实现高性能低成本1200V SiC MOSFET,提出了新型6英寸单晶SiC复合衬底,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器件性能。
文章预览
1.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徐勇团队在HOR领域取得新进展; 2.中国科学院单个激光腔中实现高性能单模激光输出; 3.东南大学黄晓东教授发表能源与信息一体化器件及应用方向新成果; 4.基于新型SiC复合衬底的低成本MOSFET取得重要进展 1.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徐勇团队在HOR领域取得新进展 钌(Ru)作为氢氧化反应(HOR)的最佳候选材料之一,在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EMFCs)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由于其具有很强的氢氧根亲和性,在碱性条件下动力学缓慢。 基于此,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徐勇研究员团队、厦门大学黄小青团队、常熟理工学院耿洪波教授 合作报道了在RuCu上外延Pt的三元中空纳米笼(Pt-RuCu NCs)作为高效的HOR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AEMFCs。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吸收能谱(XAS)、原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