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青岛大学和河南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的基于内建电场效应的电磁波吸收材料。通过构建含有Mott-Schottky异质结的介电体系,研究了中空结构、双重Mott-Schottky异质结构以及内建电场(BIEF)效应对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该研究为BIEF型吸波材料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信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
随着电磁干扰问题的加剧,开发高性能电磁波吸收材料(EWAs)成为研究热点。BIEF效应在EWAs开发中受到广泛关注,但提高其吸波性能的有效性和明确BIEF的电磁响应机制仍然是一个挑战。
关键观点2: 研究内容
吴广磊教授和张世杰等人通过设计并构建含有Mott-Schottky异质结的介电体系,探索了中空结构、双重Mott-Schottky异质结构和BIEF效应对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他们通过结合CuZn-ZIFs和rGO,制备了具有优异电磁波吸收性能的MS、HMS、MS-G和HMS-G样品。
关键观点3: 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HMS-G在匹配厚度仅为1.6 mm时,其最小反射损耗值和最大吸收带宽分别达到了-46.29 dB和7.6 GHz。此外,HMS-G的雷达散射截面(RCS)减小了31.62 dB m 2 。这些结果表明了中空结构和双重Mott-Schottky异质结构在提升材料吸波性能方面的有效性。
关键观点4: 研究亮点
该研究阐明了BIEF对电磁响应的详细机制,并放大了BIEF对于吸波性能的影响。此外,通过结合中空结构和多重反射,成功提升了材料的阻抗匹配特性和导电性,实现了对电磁波的高效吸收。
文章预览
5G时代的加速到来带来了新一轮的智能化变革,同时这也将彻底解放智能终端设备。然而随之引发的越来越严重的电磁干扰问题促使研究人员探索高效的电磁波吸收和屏蔽材料来抑制电磁辐射。鉴于此,人们一直在努力开发高性能电磁波吸收材料(EWAs),这种材料可以将环境中的大部分微波转化为热能从而耗散掉。近来,异质界面中内建电场(BIEF)效应通过改善界面极化损耗在EWAs开发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电磁能量耗散的一个焦点。虽然BIEF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材料的吸波性能,但是提高的程度有效,而且受到其模糊机制的限制,基于Mott-Schottky异质结构的高效吸波材料很少被报道,因此阐明BIEF对电磁响应的详细机制及放大BIEF对于吸波性能的影响对于BIEF型吸波材料的发展至关重要。 青岛大学 吴广磊教授 和河南工业大学 张世杰 从结构设计与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