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李克富
青岛新阳光心理所职(执)业心理医生。
今天看啥  ›  专栏  ›  李克富

李克富 || 装:假作真时假成真

李克富  · 简书  · 心理学  · 2018-09-14 05:32

很多人只知道“假作真时”能够“真亦假”,岂不知“假作真时”同样能够“假成真”。每天装出很高兴的样子,您就会高兴起来;逢人就装出喜欢人家的样子,人家也就喜欢您了。


这个字,囊括人生!


如果我说我特喜欢装,估计有人会说我这是自黑。其实这是我的真心话。

首先我喜欢“装”这个汉字:下边一个“衣”,上边一个“壮”,自然会让我想到一个人会因为穿了某件衣服而壮大或强壮。跟一哥们去游泳,他平时喜欢西装革履,人前总是一副气宇轩昂、不可一世的样子,那天我第一次见他换成了背心裤衩,从外观到气质立马在我眼中减分不少,待到在更衣室彼此赤裸相对,我便真正理解“人靠衣服马靠鞍”的具体内涵了。

据说文明就始于遮挡在亚当和夏娃两腿间的那片树叶,正是紧贴着肉体的无花果树叶子演化成了人类的“服”,后来,又有了套在“服”的外边,不是为了遮羞、舒适、保暖等功用,而几乎纯粹以审美为目的的“装”。

“装”在外,看得见;“服”在内,被隐藏。

脱掉“装”,才能露出“服”;脱掉“服”,才能露出“体”,而“心”在“体”内。一个咨询师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看能否在最短时间内让求助者将“心”暴露出来,至少不能再“装”。

我想,我的学生和同行们都知道我在讲什么。若听不懂,我可以举个例子。

有一次,一位年龄跟我相仿的女性极其优雅地“飘”进了咨询室,待我起身问好时她回应我的却是一个万福,落座后,我能明显感受到她身体的僵硬,赶忙道歉说是我准备的椅子不舒服。整个咨询的50多分钟,她就一直保持着语速不紧不慢、声调不高不低,面部给我呈现的似乎也始终浅笑嫣然。我很不舒服。咨询结束,她一离开我立马感觉身体放松下来,可就在我准备舒展一下自己时,她突然又返回咨询室跟我说“再见”,而且又给我道了个万福。

我知道,这次咨询定然是无效的,因为她进门就装,出门还在装——装,就是她的生活,也是她痛苦的根源。

通过这个例子,您能懂我在说什么了么?如还不懂,那您一定在装!

“不懂”装“懂”的人只是自欺自人,“懂”却装“不懂”的人则是别有用心——没有人能够唤醒那个装睡的人,也没有人能都让一个装不懂的人明白!


睡是生理现象,装睡是心理现象!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咨询师从来不去试图唤醒那些“装睡”和“装不懂”的人,因为他们能够从中受益;但像我这样的咨询师却一直鼓励那些“装醒”和“不懂装懂”的人,尽管他们装得很难、很苦、很累、很无聊、很不道德……

一位男性求助者抱怨说,整天戴着面具生活,所做的都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经常是脸上陪着笑肚子却骂着娘……“我TM就是那种装醒的人!”

我跟他说这是他事业成功必须付出的代价,并鼓励他继续装——尽可能装得越来越像自己不喜欢却能让人家喜欢的样子。之所以敢这样建议,是因为他告诉我,“只有回到家里,才可以放下伪装”——他有着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必要的时候完全可以不装。

装,对他而言,是责任和担当!

对另一位见了不喜欢的人就躲避的求助者我则直接教着他如何去装:先主动跟人家微信联系,献上几句肉麻话;然后再主动去见面,陪着笑脸,把在咨询室内练习过多少次的恭维话说出口……

装,对他而言,是变逃避为直面——他惨淡的人生会因此而改写!

如果您接受过认知行为疗法(CBT)的培训,一定知道,“装”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实用的技术,叫“虚假接受行为表演技术”,基于行为对认知的影响——行为改变了,认知也就会发生改变,不管这种行为是不是装!

很多人只知道“假作真时”能够“真亦假”,岂不知“假作真时”同样能够“假成真”。

每天装出很高兴的样子,您就会高兴起来;逢人就装出喜欢人家的样子,人家也就喜欢您了。

必须承认,口上我也会说讨厌那些善于装的人,但一见到那些自己装着谦虚而把我又吹又捧的人我就心花怒放;这说明我也善于装。


凡事总有个说法


没有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装,没有一个人会喜欢自己或他人真实的模样。在心理学的视野下,“装”就是社会化的代名词,正是借助于“装”,我们才能保持着健全人格的“外圆且内方”。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