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到处乱撞的鱼
80后全职妈妈,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剥开层层迷雾,发现最真实的自己,我还在努力的路上,希望我跌跌撞撞后的感悟能够抚慰一些心灵。我已加入“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 )的版权保护计划
今天看啥  ›  专栏  ›  到处乱撞的鱼

家有俩宝贝,要如何才能让他们相亲相爱?

到处乱撞的鱼  · 简书  ·  · 2018-05-30 20:56
《二胎时代》剧照

自从怀上二胎,总会不由自主的思考:以后家里有两个孩子,要如何才能让他们处好关系呢?

虽然女儿现在对于我肚子里的这个家庭新成员很欢迎,事事都能想到她的这个小弟弟(妹妹),但一旦两个孩子一起成长,难保哪天不会“剑拔弩张”!

所以,作为一个需要掌控全局的妈妈,不得不多方讨教,总希望能通过努力,实现期望中四口之家的其乐融融的景象。

可是,具体要怎样做才能让家里的两个宝贝相亲相爱呢?

经过观察与学习,我觉得以下原则值得参考与借鉴:

告诉大宝,家庭新成员存在的事实

育儿师兰海曾在《我们仨》节目里告诉准爸妈:“要想老大不排斥老二,首先要在老二降生前就给老大做好心理建设,让他(她)对即将到来的家庭新成员有一个适应的渐进过程,而不是在老二生下后,再逼着老大接受对于他(她)来说一个完全陌生的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都想当然的认为,要不要二胎,跟第一个孩子没有商量的必要,觉得反正说了他(她)也不懂。

可是,我们的缄口不言并不会消除第一个孩子对于即将到来的弟弟妹妹的抵触与恐惧,更不用说让他(她)像我们一样呵护家里的二宝了。

所以,想要两个孩子接纳彼此,首先就是告诉孩子家里要添新成员的事实,让他(她)有一个心理接受的过程,然后再想办法促进他们的感情。

不强制要求大一点的孩子“懂事”

记得有一期《不可思议的妈妈》里,节目组给妈妈们安排的任务是,带领各自的宝贝动手组织一场亲子服装秀。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带着三个孩子的蒋丽莎明显有些焦头烂额,加上孩子们的不配合,等到服装秀开场前,蒋丽莎的耐心似乎已经接近零点。

哪知这个时候,家里的大女儿陈雅茹突然莫名的哭闹,以至于弟弟妹妹也情绪低落,结果最后他们家庭的服装展示成了其中最混乱的一组。

此时的蒋丽莎也终于情绪崩溃,对着大女儿陈雅茹发了一通脾气,责怪她这么大了为什么一点都不懂事、为什么还没有弟弟妹妹做的好,吓得女儿赶紧找其他妈妈来帮自己说情。

虽然最后母女温情和好,但我却陷入沉思:为什么一定要家里的老大懂事呢?她也不过是个六岁不到的孩子啊,这种带着些许强迫的“懂事”,是否对老大很不公平?

我们总是觉得第一个孩子因为年龄偏大,所以很多事情即使我们不说,他(她)也能够做到,可是,且不说这种想法忽略了孩子的年纪,单是在心理上就会让孩子有不被公平对待的感觉。

因此,纵然要求第一个孩子懂事能让我们少很多麻烦,但也不要强制他(她)一定要达到我们内心设定的某种要求,而是尽量保留其作为孩子纯粹自然的天性。

尽量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父母的关注

前段时间去我一同学家做客,再一次见到他们家大女儿,顿时感觉像换了一个孩子似的。

因为这个小姑娘由原本安静的乖乖女变成了如今张牙舞爪的小霸王,而这一切的转变归根结底就是小她一岁多的弟弟的到来。

同学向我抱怨女儿不像从前那么乖了,也不像以前跟她那么亲,重要的是现在很叛逆,动不动就发脾气耍赖,还经常趁大家不注意时打弟弟。

我看着从我一进门就抱着二胎儿子没撒手的同学,又看看旁边拿玩具发泄的大女儿,顿时明白了其中缘由。

小姑娘虽然不会表达,但她肯定会感受到父母的关注点几乎都转移到了弟弟身上,所以才会通过叛逆、欺负弟弟来吸引父母对她的注意,希望能重新获得父母百分百的宠溺。

所以,不是孩子变了,而是我们给她的爱的方式变了,而且这种转变因为没有任何事先说明,以至于孩子和父母对于之后的状况都感到猝不及防。

因此,即便二宝因为年龄小需要更多关注和照料,我们也不要忽视对大宝的关注,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父母的爱。

不以年龄评对错

很多父母为了调解孩子们之间的纠纷,常常用“大的必须让着小的”这样的万灵丹教育家里的老大。

可是我们却忘了,事情只分对错,怎么能用年纪大小来粗暴评判呢?

而且,经常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让大的孩子委屈怨恨,让小的孩子恃宠而骄。

其实,很多时候,除了那些看得见的物质层面的东西以外,孩子们争的只是“公平”二字。

此时,如果父母一味偏袒年龄较小的孩子,就会让大一点的孩子感受到不公平感,继而用叛逆来反击父母的这种做法。而较小的孩子也马上学会一件事:“这是欺负哥哥或姐姐的好招儿!”从此,手足相争不断,父母焦头烂额。

反之,当孩子们出现争端时,父母能始终以事实为依据,做到“只对事,不对人”,那么孩子们就能从父母一贯的坚定的处事原则里学会自行解决纠纷,并且渐渐明白一些做事的尺度和有效的解决方法。

不轻易插手孩子们之间的“战争”

以前看《妈妈是超人》第二季的时候,发现超人妈妈里马雅舒和胡可对待孩子们之间的纷争时,经常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

马雅舒一旦发现自己的一对儿女在打架,就会立马介入,训斥大的、安抚小的,不仅把自己弄的身心俱疲,两个孩子的关系也并没有任何增进。

而胡可在遇到两个儿子的纷争时,一般都会先让他们自己解决,等到两个孩子僵持不下时再摆事实、讲道理,于是安吉和小鱼儿虽然也经常闹矛盾,却能够很快和好并且感情日益亲密。

其实,面对孩子们之间的“战争”,父母并不需要时刻充当裁判,因为那样不仅剥夺了孩子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权利和机会,还容易经常把自己陷于两难的境地。

不如适时的充当一下旁观者,只在事情进入僵局时适当提点,其他的交给孩子们自己解决,这样自己乐得轻松、孩子也能慢慢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不以手足当榜样

家里有两个孩子的人,总会不自觉的想让大宝给小一点的二宝做一个良好的榜样示范,大到学习、处事,小到穿衣、吃饭,总觉得这是他(她)做哥哥姐姐的责任和义务似的。

相反,当大宝出现我们不喜欢的行为举止时,我们又会习惯性的教训他(她):“你看,弟弟(妹妹)那么小都能做到,你怎么就不行呢?”

这种轮番让两个孩子充当彼此榜样的习惯,虽是父母的无意之举,却也成为两个孩子关系不睦的“潜在凶手”。

因为正如台湾亲子作家汪培珽所说:“两个孩子作为亲姐弟(兄妹),他们比任何人都了解对方,知道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他们原本就是各自的榜样,被父母一比,反而激起他们的嫉妒和怨恨,手足相争就变得在所难免”。

所以,想要两个孩子相亲相爱,就要避免把他们中任何一个牵扯进来当榜样,而是尽量用简单、纯粹的话语来教导孩子,减少孩子们之间因为嫉妒而产生的摩擦。


结束语

其实,同时养育两个孩子就跟我们当初决定要不要怀孕生子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即使感觉自己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可当计划一旦变为事实,很多时候我们还是会被意料之外的事情打个措手不及。

因此,对于孩子,我们好像从来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时候,唯有一边面对问题,一边虚心学习,让事情尽力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像天使,能为我们带来无尽的快乐和美好,但这份美好不是从天而降,而是需要我们付出爱、尊重与宽容,才能享受的到。

所以,不忘初心、尽力负责,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会是我们作为父母需要不断学习的人生重要一课。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