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A股市场的历史变迁和表征指数的发展过程,以及新的表征指数A500的优势和特点。文章提到了不同指数的编制规则和优化方式,强调了配置多样性的重要性,并介绍了新发的摩根中证A500ETF及其联接基金。最后,文章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风险,需要谨慎对待。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A股市场的历史和发展。
A股市场历经30多年,各路明星股和投资人不断涌现,但市场表征类的指数只有两三个,主要是上证指数和沪深300。
关键观点2: 新旧表征指数的特点和优势。
上证指数虽然具有代表性,但编制规则过时;沪深300考虑了市值加权,但也不能完全刻画A股生态。新的表征指数A500在编制规则上进行了优化,能够投资大盘、布局中盘、兼顾小盘,覆盖了A股56%的市值区间。
关键观点3: 配置多样性对投资的重要性。
投资者应该通过配置多种资产来降低风险,包括指数基金、债券等。文章提到了摩根中证A500ETF及其联接基金作为配置的一部分,并强调了中美配置的复杂性。
关键观点4: 投资风险提醒。
文章最后提醒投资者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并且提供了相关信息和数据以供投资者参考。
文章预览
从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开市算起,A股的历史已经走过了30多年。 这30年城头变幻大王旗,各路明星股和明星投资人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一段牛市的风骚。 但不管市场怎么变化,市场表征类的指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代表“大盘”的指数,也就2-3个。 首先,上证指数。 某种意义上,上证指数是最“成功”的表征指数,用分众传媒老板江南春来说,“抢占用户心智”做得好。 因为“3000点保卫战”这件事早已在每位投资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甚至可以说是难以磨灭的烙印。 但毕竟这种综合类指数编制规则极度简单粗暴且比较过时,从编制科学性的角度,上证指数早就落伍了。 于是专业点的朋友都开始用沪深300,因为相较上证指数它有两大进步—— 抽样选股(筛选市值前列的300家公司)+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市场(包含了深证)。 随着2019年开始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