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股市和债市在10月28日的表现,包括股债定价逻辑的差异、资金止盈离场的压力、权益市场的缩量回调、港股的南向资金净流入、上证指数的上涨及与2015年的对比、行业涨幅差异、创业板的拥挤程度、市场成交集中度等关键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股债定价逻辑差异及资金止盈离场压力
股市和债市在定价上存在逻辑差异,高位后资金止盈离场的诉求成为两个市场共通的压力。
关键观点2: 权益市场缩量回调及港股表现
万得全A下跌0.34%,全天成交额较昨日缩量1913亿元。港股方面,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分别下跌0.33%和1.26%。南向资金净流入22.58亿港元。
关键观点3: 上证指数突破4000点及与2015年的对比
上证指数时隔十年再上4000点,与2015年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性价比、加杠杆程度、结构性特征以及创业板拥挤度等方面。
关键观点4: 行业涨幅差异及科技品种表现
不同行业之间涨幅差距较大,科技品种涨幅较大,而消费和部分基建品种并未明显上涨。
关键观点5: 债市表现及市场反应
债市方面,潘行长在金融街论坛上的演讲点燃了债市做多情绪。机构止盈行为不可忽视,但做空力量也在减弱。利率下行的节奏可能因止盈行为而放缓,但央行恢复国债买卖为债市多头提供了信心和支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