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哲学王
哲学家的自负+理想国的蓝图=柏拉图的奥秘,在此享受人类堕落之前所能享受到的幸福和欢愉……
今天看啥  ›  专栏  ›  哲学王

李泽厚二十多年前的预言,是中国当下最大的困境!

哲学王  · 公众号  · 哲学  · 2025-05-01 21:51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关于李泽厚和刘再复两位学者关于教育对话的综述,李泽厚指出21世纪将是教育学的世纪,强调教育应返回以塑造人性为根本的古典之道,而刘再复则主张教育应当培养人的健康的优秀的心理本体。文章还提到了高科技发展对人文教育的影响和面临的挑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李泽厚和刘再复关于教育的对话

两位学者讨论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应回到以塑造人性为根本的古典之道,并强调教育应当培养人的健康的优秀的心理本体。

关键观点2: 21世纪将是教育学的世纪

李泽厚认为21世纪的教育面临的关键问题是要把人培育成为一种超机器、超生物、超工具的社会存在物,而不是机器的奴隶和只能使用工具的存在物。

关键观点3: 高科技发展对人文教育的影响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人文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冲击。文章指出,如果任高科技无限膨胀,可能会改变人类生存的基本结构和瓦解维系社会秩序的基本价值体系。

关键观点4: 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教育的作用在于建立做人的基本规范,维持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准则、伦理原则、心灵原则。在高科技时代,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文章预览

推荐关注 上方公号内回复  000  有惊喜 当代中国著名学者、哲学家李泽厚于2021年11月3日在美国逝世,享年91岁。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李泽厚《美的历程》等代表作在知识界极具影响力,他也被视为一代青年人的精神导师。他会如何看待今天这个内卷的时代? 本文是1996年和2004年李泽厚与刘再复两位学者关于教育的对话,其中预言了21世纪人类社会的高度异化,并讨论了未来的出路。李泽厚指出,21世纪将是教育学的世纪,教育应返回以塑造人性为根本的古典之道;21世纪应重新确立“意义”, 而不能像20世纪那样一味地否定和解构意义。因而教育的目的是重新培养健康人性,教育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相互对待和社会交往中发展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 李泽厚为什么高度重视教育的“回归”?这源于他对科技飞速进步将导致人类更加异化、社会更加内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