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浙江师范大学黄健航教授团队在水系电池金属负极材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团队开发了硫脲添加剂来改善锡金属负极在甲磺酸基电解液中的循环性能,实现了高可逆性的大面积容量稳定循环。该研究对于解决大规模储能领域的应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水系电池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硫脲添加剂的应用
硫脲分子能够吸附在电极表面,进入电极/电解液界面双电层,抑制电极表面二维扩散和尖端效应,最终引导锡的生长方向沿着平行于基底的方向沉积,形成鳞片状平整致密的锡沉积层。
关键观点2: 锡金属负极的优势和挑战
锡金属具有高析氢过电位和良好耐腐蚀性的优势,被认为是水系电池中潜在的负极材料。然而,锡沉积颗粒大、分布不均匀的问题限制了其在大沉积量下的有效循环。
关键观点3: 研究成果的显著影响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共同第一作者为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张凤仪和张曦。该成果对于解决大规模储能领域的应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可能为企业和研究机构带来帮助。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