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每天_不一样_

《心理学与生活》|行为的生物学和进化基础4

每天_不一样_  · 简书  ·  · 2021-01-21 23:40

距离上一次写文章有点久了,那么,我们先回顾回顾这一章之前的内容。

之前讲到,这一章的内容有点偏理论性,我之前是考虑不要深入将这些理论,而是讲讲里面涉及的心理学有关的知识就好了,但我想了想觉得既然能拿起这本书好好看,那就必须讲透书中的知识,所以,我决定不省略其中的理论知识,讲完第三章的内容。

之前我们谈到,人的独特性在生物学和和进化学上是如何体现的,我们深入了生物个体的内部,讨论了基因、神经元,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阐释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今天,我们来讨论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之前讲到,在神经元上,信号是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而神经元之间是通过树突——轴突或者树突——胞体的形式联系的,当我们放大这些联系点,我们会发现这些连接点之间是有间隙的,我们称之 突触间隙, 同时,轴突也会分散成的很多分支,分支末端会增大,与突触间隙和 突触后膜 (另一神经元的膜)形成 突触 结构。

当信号传递一个神经元的末端时,会导致突触 囊泡 (包裹着 神经递质 )想 突触前膜 移动,到达前膜后神经递质就释放到了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能够刺激其他神经元上的受体。当神经递质释放后,会迅速扩散到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分子就会与神经递质结合。

神经递质和镶嵌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分子必须结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不能有其他神经递质和化学分子附着在受体分子上
--神经递质的形状必须和受体分子匹配(就像钥匙和钥匙孔一样)。

否则,神经递质就无法刺激受体分子。当神经递质附着到受体分子上后,它就会给其提供一个“发放”或者“不发放的信息”,一旦神经递质完成了它的工作,它就会从受体分子上脱离,回到突触间隙中去。在哪里,它要么在酶的作用下分解,要么被突触前终扣重新吸收。

神经递质产生兴奋作用(高兴、喜悦)还是抑制作用(抑郁),取决于受体分子。一种神经递质可能对一种受体分子产生兴奋作用,但是对另一种受体分子产生抑制作用。

你可能会问了,我学的不是心理学吗,了解这些东西干嘛?其实我前面已经说过了,心理学是研究行为、思维和情感的,而我们所有的发生的物质媒介就是突触,如果你改变了正常的突触活动(如药物干预,干预这些神经递质和受体分子的作用),你就将改变人们行为、思考和感觉的方式。关于突触的理解,已经促使了一些领域知识的重大突破,例如学习与记忆、情感、心理障碍、药物成瘾。贯穿《心理学与生活》全书的内容。

了解了这些,或许我们可以知道那些研究心理药物的研究者们是以怎样的思路去设计药物的。

明天见!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