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社會學會社
在这个「理论通胀」「诸神相争」的时代,「社會學會社」倡导问题意识与现实关怀,致力社会进步与文明赓续,专注社会 (学) 理论领域经典文献的分享传播。欢迎关注!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社會學會社

尤陈俊|困境及其超越: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的法律人类学

社會學會社  · 公众号  · 法律  · 2024-09-04 23:18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对中国法律人类学研究的概述,讨论了法律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文章分析了法律人类学在法学研究中的引入情况,探讨了法学研究者对人类学知识的运用程度,以及这种知识引入对中国法学研究的影响。同时,文章还提到了法学家和人类学家在研究方法上的分工,强调了法律人类学需要法学和人类学的深度对话,并提出了提升中国法学院法律人类学研究水平的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法律人类学在中国的历史和发展

法律人类学在中国有着百年的历史,近年来在青年学子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关键观点2: 法律人类学的研究现状

虽然法学研究者对人类学知识的引入跨出了第一步,但目前的引入并不成功,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深入的田野调查,理论梳理重复等。

关键观点3: 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当代中国法学研究对人类学知识的引入不成功,不仅与学者个人的无意识有关,还受到法学研究的方法、创作法律人类学作品的投入与产出效益、以及法学主流期刊的选文倾向等制度性制约因素的影响。

关键观点4: 法学家与人类学家的合作

法律人类学的研究需要法学与人类学两大学科的深度对话,尽管目前这种对话还相对缺乏,但已有初步尝试,如“法律和社会科学第二届研讨会——法学与人类学的对话”等。

关键观点5: 提升中国法学院法律人类学研究水平的建议

为了提升中国法学院的法律人类学研究水平,研究者需要适应被边缘化的研究环境,加强与人类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并开展深入的田野调查,真正从人类学那边汲取理论营养。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