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穆翕

儒家十讲之仁爱专题(民胞物与)

穆翕  · 简书  ·  · 2019-04-10 20:07
(先贤张子像)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明•张载

    这是由明朝理学家张载所持有的“博爱思想”,张载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四为学说的提出者,是横渠之学的一手缔造者,其在儒学上的地位可谓是相当重要的,横渠之学也就是关学是儒家学派承前而启后的重要学派。

    好说回到“民胞物与”的思想之上来,这种思想可谓是相当伟大的一种尝试的。我们都知道在理学形成之后,其宇宙观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之上。这是一种具有中国传统思想的博爱思想,其旨在将仁推广而于世间任何事物的身上,又加入了董子的“天人合一”,并将其理论基础构建于此以及“自然家国同构”的宇宙观之上。家国同构便是我们所说的宗法思想,便是最为传统的宗族观念,其旨在依靠血缘维持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自然概念,便是我们所说的宇宙本体论,通过此将宗法观念与自然连接在一起以图博爱的目的。

    说到这里,我已经将“民胞物与”的思想解释完了,但可能大多数读者仍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为了诸位的理解,我便结合一些例子再来解释一番。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西铭》张载

    这所提到的便是《易经》,乾卦是万物之父,坤卦是万物之母,一个人在广阔的天地之间,必然是相当渺小的。但是如诸君所见,如吾等渺小的人类却得以在广阔的天地间存活,正是由于张载所说的,天地间的气是一个人的身体(理学的气我会在往后的文章中提到)天地的种种特性便构成了人的性格;天下所有的人民,都是我们的一母同胞,世间万物都是我们的同类。这是为何我说“民胞物与”的思想特别出色的原因,乾坤以及天地特性构造了世界以及人身,如此便可以得知世界之构成便是人身之化成,此便是我所说的自然家国同构。因此,天地间的万物均由一物构成,便无所谓贵贱以及种族,这种思想我将其称为博爱,用以区分墨子的兼爱以及先秦儒家所说的仁爱,因为其已经将爱的目光推广到了所有事物之上了,颇有些近代哲学的意味了。即凝结了宗族血脉,维持了社会稳定又对传统的仁爱思想进行了推广,此所谓是其进步性。

    上文我所述的是这种思想的优点,但这种思想有没有缺点呢?当然也是有的。至于我上文所述的天人一体的观念下,也构成了人应当是安分守己,心有天命,每个人的命运已被上天确定,因此每个人只需遵守“民胞物与”的博爱思想下去就可以了。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人们奋发向上的奋斗观念。因此,在这里的“博爱”我也需要打上一个引号,因为其不能完全称得上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博爱思想,我们所熟知的博爱思想,要直到戊戌变法时期康梁等人所引入的无阶级博爱论,便是天下大同说,这便也是后论,我们暂且不谈。

    综合我上文所述我们既可以看到“民胞物与”思想的进步性以及滞后性,但是其也为我们展示了一点,那就是宗法制不一定都是坏处,仍然有优点可寻。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交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您点赞,关注一下我和我的连载。今后,我有什么思考也会发出来和诸位探讨。儒家系列也会继续做下去,欢迎大家关注。(纯手打真是超累的,希望您能给我点点赞,鼓励一下我,您的鼓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转载请注明出处,违反必究。     


    我是穆翕,一个贩卖快乐二道贩子,下篇文章见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