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山寨食品通过线上平台如直播间、线上购物、外卖平台等渠道频繁出现,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山寨食品通过高度模仿正品包装和名称,在监管薄弱地带大肆销售,存在健康风险。目前存在法律界定不清、执法难度大、处罚力度不足等问题。专家建议提高违法成本、加强全链条整治、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山寨食品通过线上平台频繁出现。
山寨食品借助网购、外卖等新商业模式,大规模蔓延至线上平台,出现“搭车”售卖等现象,严重误导消费者。
关键观点2: 山寨食品存在健康风险。
部分山寨食品存在滥用食品添加剂、微生物超标、重金属含量超标等情况,严重损害消费者健康。
关键观点3: 山寨食品法律界定不清,执法难度大。
山寨食品是一种处于法律灰色地带的“侵权产品”,法律界定不清导致执法难度大,部分制假者仅面临较轻处罚,威慑作用不强。
关键观点4: 专家提出应对措施。
专家建议提高违法成本、加强全链条整治、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等,包括严格购物平台、外卖平台准入标准,提高对食品造假者的处罚标准,建立第三方食品溯源平台等。
文章预览
*本文为《半月谈》2025年第9期内容 如今,山寨食品的“势力范围”早已突破传统农村市场的局限,凭借与正品高度相似的包装、极具迷惑性的名称以及低廉的价格,悄然潜入监管薄弱地带,在网购、外卖等平台以及一些线下零食店等渠道频频 “冒头”。 “搭车”线上售卖 “看着像老干妈,包装上的名字却是‘陶碧华’”“远看是金典牛奶,近看却是全典牛奶”……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踩过的坑。曾经以农村市场为主要根据地的山寨食品,如今借助网购、外卖以及一些新商业模式,大规模蔓延至线上平台,出现“搭车”售卖等现象。 直播间、线上购物、外卖平台成为山寨食品的温床。一些商家将山寨食品与餐食打包成套餐捆绑销售,部分商家还使用“收藏店铺送饮料”或“低价加购饮料”等促销手段吸引顾客购买。网友反映,线上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