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公安部联合公布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针对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的基本要求、处理规则、安全规范及监督管理职责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该《办法》于2025年6月1日起施行,旨在规范人脸识别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快速普及,并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安全管理需求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普及,对于其安全管理需求日益增加,公众对于隐私泄露的担忧逐渐增强。
关键观点2: 《办法》对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的基本要求和处理规则
《办法》明确了处理人脸信息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并遵循特定的目的、充分的必要性、严格保护措施等原则。
关键观点3: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安全规范
《办法》规定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规范,包括不得将人脸识别技术作为唯一验证方式,鼓励使用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等渠道进行身份验证等。
关键观点4: 《办法》对监督管理职责的明确
《办法》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者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时需履行的备案手续,以及网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
文章预览
记者3月21日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获悉,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联合公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的基本要求和处理规则、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规范、监督管理职责等作出了规定。 该《办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在消费、金融、出行等社会各领域快速普及,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方便人民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侵犯隐私、泄露个人信息的担忧,受到社会各方高度关注。 《办法》明确了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的基本要求。 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遵守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