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在哺乳动物中,雄性普遍表现出更高的攻击倾向。 研究表明, 这一性别差异源于雄性在胎儿至新生儿阶段出现的睾酮激增。睾酮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经芳香化酶 (Cyp19a1) 转化为雌激素,对攻击行为的神经发育编程至关重要。动物实验表明,围产期去势或敲除芳香化酶基因会导致雄性攻击行为的永久缺失,而在出生后1至7天补充外源性雌激素可恢复该行为;若雌性在出生后1至15天接受雌激素干预,也可诱导出雄性化的攻击模式。这些发现提示, 雄性攻击行为的 发育早期存在一个以雌激素信号为核心的关键期,但其具体的神经机制尚未明确。 2025年5月21日,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 许晓鸿 研究组在 Current Biology 在线发表研究论文 Estrogen signaling in the ventromedial hypothalamus is requir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gression circuitry in male mice 。该研究首次揭示, 雄性攻击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