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皖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皖承

我的一次漫长的书法欣赏旅程——感谢中石先生

皖承  · 简书  ·  · 2020-07-29 11:12


一直以为,我对欧阳中石先生是只知其名,不知其实。

讲起来,那还是上一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我教过的一名本科生,考取了博士生。令我惊讶的(这老师也太不够格了)不是他的考取,而是他的专业方向——书法。以我当时的学识眼界(好狭窄,都脸红),很是惊讶这书法还能成为一项学术专攻。所以也就特别地关注了这位博导的名字。复姓殴阳,名中石。

后来我对书法有了一定了解,时不时地看到先生的名字,也便知道了先生原来如此知名。而此时此刻,我实际并未目睹先生更多的书法作品。

再后来,那已经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了。先生的书法作品几乎遍布城乡的街巷,虽然是十足的宣传品,我还是逐一进行了赏读。这才算是我对先生书法作品的第一次认真赏读。算一算,距离闻知先生之名,已经过去了近三十年。

十八大至今,又已十年将近,而我赏读的先生的书法作品,依旧限于墙壁上的宣传品。虽然我已不满足于这种欣赏,却也没有机会看到先生的其他作品。自己又懒得去搜寻。结果自然是至今都没有欣赏过先生的那怕一幅非墙壁之作。故此,我对先生,真真正正是只知其名,不知其实。

这里想要表达的是我对看到的先生的这些作品之感想。也即对这些墙壁作品的欣赏体会。却原来并不简单。虽然自己以为,只知其名,不知其实。而实际却要复杂的多。

这样讲吧,起初属于慕名而观,所见肯定不凡。而且也还陶醉其中。很兴奋了一阵。

后来渐渐看岀一些随意,这便影响了好心情。

再后来,看到的随意多了起来,兴奋感便随之减少。

到了今天,似乎感觉到先生的某种无奈。什么呢?我这样臆测:面对着一次又一次打着堂皇旗号的墨宝追索者,无法推辞。那就写吧。你们要什么,我就写什么。立马之事。既满足了对方,也完成了任务。这就是先生这些作品。它不是刻意而为的,那就少了用心。造作的痕迹固然无有,艺术的匠心也告缺如。

以上臆测有多少可信,我不知道。但面对着一件件我认为缺乏艺术匠心的作品,我肯定没有更多的艺术享受了。于是渴望欣赏到先生的刻意却也并非刻意之作。然而直到今天,这个愿望依然只是愿望而已。这似乎再次坐实了我对先生的感觉,只知其名,不知其实。

何时才能名实相符呢?懒惰的我依旧心怀等待。

不意等待中有了新的看法。首先,我发现自己的微信头像、象册封面,一直使用的是先生的两幅书法。微信头像用的是一幅篆书,八个字:政通国厚,仓实民殷。象册封面,使用的是先生的一幅行书,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说不清是喜欢这字呢?还是喜欢字所表达的意思,反正从我使用微信,建立象册至今,一直未曾更换。这表达着我对先生作品的等待心理呢?还是反映了我对先生作品的心底认可?我看后者的因素要多一些,也重一些。这便使我想到,艺术欣赏,恐怕不仅仅是一个步步推进的过程,还是一个掺和了欣赏者个人的认识水准并当下心理的复杂过程。而这两个属于个人的心理元素,我们自己原来并不清楚。如此,必然造成艺术欣赏的反反复复,进进退退。它不是直线的。我们的艺术鉴赏力,就在这种迂回曲折中,得到提升。我们对艺术品的判定,也在这种反复中,进向中肯。所以,即便我对殴阳先生的书法只知其名不知其实,它还是培养了我对书法的鉴赏力。这其中的力量,可能正是隐藏于先生那些我认为是随意的作品中的艺术劲力。所以我对先生的作品,并非不知其实。那又知道多少呢?

这又是行文至此我想要问的:就一位艺术家而言,究竟什么才是他的“实”呢?或者讲一个欣赏者,究竟能够欣赏到这里的多少“实”呢?

这后一个问题,恐怕不同的欣赏者,有不同的答案。而就一位欣赏者言,恐怕永远也欣赏不到一位艺术家的全部的实。

这便可以解释我对欧阳先生书法的理解了,肯定也知其实,也肯定就是先生书法之实的一点点而已。这便推翻了自己早先的认定:只知其名,不知其实。立起来的,是名实共知。而这个实,既属于先生本人,更属于我自己。是先生的那一点点实与我的主动甚或被动,共同成就的一种更偏向于我自己的东西。

在此想起一个小掌故,说的是过去的一位书法名家,面对一帮墨宝求索者,给又不愿,拒又不便,只好于院中待茶拖延。求索者们喝茶多了,内急,找不到如厕之所,遂于墙角的草丛中方便。名家一见,心中一动,大笔一挥,书就一幅:不可随处小便。求索者千恩万谢,欢欢喜喜离去。之后还裱了岀来,挂了出来。只是调整了字的顺序,成为:小处不可随便。

这裱出之作,挂岀之作,属于名家?还是属于求索者?肯定是名家的手迹,却分明渗透着求索者们沉沉的爱。

对此,还可以推展开去,我们对于所有艺术并艺术家的欣赏,都不可能是此艺术并艺术家的全部。只能是其中的一点点而已。而此一点点,又是掺和了我们自己的大量用心的、以我的面貌岀现的一个东西。离开了艺术与艺术家,这个东西无从生发,离开了我们自己的大量用心,这个东西不会长成。那就是说,即便生发岀来,也会枯死。所以,比较起来,我们自己的大量用心,于这个东西更为重要。因为从根本上讲,我们知道的这点所谓实,是一个更多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而不太属于艺术,也不太属于艺术家。

当然,我们也要感谢艺术与艺术家。但艺术以至于艺术家,那是如同海洋一般宽广博大并深邃无底的,哪里是我们一个普通凡人所可穷尽得了的。对他们,我们只有敬畏敬畏再敬畏。不可将我们自己那一点浅浅的认读,牵附其上。这又是我们对于艺术并艺术家应取的态度。

所以最后,我要感谢中石先生,也要感念一下自己。是中石先生的书法,调动了我对书法艺术的认读。是我自己的好奇与坚持,扩展了自己对于书法及其艺术的感知。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