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公布,旨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办法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了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管控、保护、优化调整和有关质量建设工作,适用对象和关键行为受到严格监管。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管理办法的主要目标
为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观点2: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划定和管控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占用或者改变用途。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的永久基本农田,原则上应当予以保留。对零星破碎、不便耕种的地区,确需进行集中连片整治的,应当优先在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补划。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优化调整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
关键观点3: 有关质量建设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提升永久基本农田质量,推进耕地有机质提升、保护性耕作等工作。永久基本农田质量等级定期评价,指导农业生产和质量建设与保护。
关键观点4: 违规行为的处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管理中违规的,将受到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