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科学家们关于细菌感染的新发现。研究发现在感染过程中,细菌倾向于定植在隐窝结构中,并受到组织几何形状的影响。研究进一步揭示了Piezo1蛋白在此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并与细菌共同定位在细胞边缘。利用这一机制,研究提出了一种载药纳米粒子递送抗生素的策略,能够更精确地打击病原菌聚集地,提高抗菌效果并减轻毒副作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细菌在感染过程中倾向于定植在隐窝结构中。
研究发现细菌感染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受到组织几何形状的影响。细菌更倾向于感染细胞中细胞牵引力大的区域。
关键观点2: Piezo1蛋白在细菌感染中起到重要作用。
Piezo1蛋白在高牵引力区域富集并激活,帮助细菌进入细胞。实验证明,抑制肌动蛋白II会减少Piezo1在边缘的富集,而激活肌动蛋白II则会增加其富集。
关键观点3: 载药纳米粒子递送抗生素的策略具有更好的抗菌效果。
研究者利用载药纳米粒子递送利奈唑胺,准确递送到病原菌聚集地。这种策略在小鼠肠道VRE感染模型中表现出更好的抗菌效果,治疗后病原菌载荷大幅下降。
文章预览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细菌感染是一系列动态过程,从黏上细胞、进入细胞,再到扩散到其他细胞,涉及复杂的分子过程。有趣的是,致病菌在侵入宿主细胞的时候,有着明显的“喜好”差异,长期以来的研究都观察到,致病菌更倾向于在肠道和呼吸道的隐窝样结构中定植。 这很奇怪啊,隐窝到底有什么吸引病菌的 ,总不能是隐窝有个坑所以菌容易存在里边儿吧? 细菌容易定植在隐窝结构中 今日,《细胞》杂志发表了来自我国科学家团队的一篇论文,研究者们发现了细菌感染宿主细胞的一种全新模式。 研究发现,细菌感染上皮组织的时候并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明显倾向于感染组织中细胞牵引力大的区域,也就是说细菌优先感染什么部位,还会受到组织的几何形状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经典力敏感离子通道蛋白Piezo1会在高牵引力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