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抗打击能力四象限:
1.内有内在稳定性和乐观灵活性
2.外有核心竞争力
3.极限生存能力
4.保持冗余
今天想谈谈第四条,“保持冗余”。
冗余的字面意思是——“多余的重复或啰嗦内容(包括信息、语言、代码、结构、服务、软件、硬件等等)均称为冗余。冗余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多余的不需要的部分,第二层含义是指人为增加地重复部分,其目的是用来对原本的单一部分进行备份,以达到增强其安全性的目的,这在信息通信系统当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来自百度词条)
写文章最忌讳“冗余”,每每修改,必须把冗余的部分或文字删除干净。
但“冗余”之于抗打击能力,当然指的第二层意思——备份,也可以称为Plan B。
举个简单的例子:
2020年这场先是在中国暴虐而后又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疫情,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史无前例的重大挑战,美股在3月连续破天荒四次熔断,而在此前巴菲特声明他活到89岁只遇到过一次美股熔断,由此可见,此次疫情无论是在经济与生活还是心理层面,都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近日网上文章不断,说不少工薪阶层处于“手停口停”阶段,没有工作等于没钱吃饭,也有工薪族写文章反思,称自己从未储蓄,总是挣多少花多少,导致这两月非常被动尴尬,未来的自己必定要如何如何…(希望不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这是典型的缺乏“冗余”所致。没有意识到世界始终处于变化,永远充满不确定,就不会未来做任何备份。
为了保证未来的自己能过得相对安稳与舒适,在你的现在,只要条件允许,就要尽可能多地为未来做一些“备份”。同样的道理一样可以应用在其他方面,比如锻炼身体以提升自身免疫力,这是保持体能冗余提高抗打击能力的手段之一;又比如开展副业,拓宽收入渠道,这是应对失业的“保持冗余”。
塔勒布在他的《反脆弱》里反复强调“韧性”二字,我认为这是基于性格上的塑造,要成为打不死的小强,必须先着力于打造稳固的物质,因此,“保持冗余”是一个必须养成的行为习惯。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今天的日更已经写完了了,我提前多写这篇,是为了预防明天的灵感缺乏,这是我的“保持冗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