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该文章主要介绍了“经典诵读 文脉流韵 ——童声扬经典”的活动,包括诵读《悯农(其一)》的赏析、活动背景、小小经典讲述官吴芳烨的介绍以及往期推荐的其他经典诵读节目。文章旨在推广经典诵读活动,传承与创新文化。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经典诵读活动介绍
文章介绍了“经典诵读 文脉流韵 ——童声扬经典”的活动,强调了每一篇经典作品的重要性,并邀请读者共同见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观点2: 《悯农(其一)》赏析
文章对《悯农(其一)》进行了赏析,介绍了作者李绅及诗的背景,表达了对农民的怜悯和同情。
关键观点3: 小小经典讲述官吴芳烨介绍
文章介绍了吴芳烨这位龙岩图书馆的小小经典讲述官,她热爱朗读分享经典故事和知识,有自己的爱好和梦想,致力于将阅读的乐趣传递给更多的人。
关键观点4: 往期经典诵读节目推荐
文章推荐了往期的经典诵读节目,包括《小儿垂钓》、《春江晓景》、《清明》、《江南春 》等。
文章预览
经典诵读 文脉流韵 ——童声扬经典 在浩瀚的文化长河中 每一篇经典作品都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 照亮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韵味 让我们携手 让经典在童声中生根发芽 共同见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01 经典诵读 文脉流韵——童声扬经典 《悯农(其一)》 唐 ·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经典作品赏析 李绅,(今安徽亳州)人。唐宪宗元和元年进士,与元稹、白居易等人交往密切,并参与了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他的诗现存不多,《悯农》二首就是他影响最大的作品。“悯农”,是表达对农民的怜悯和同情之意。农民在春天种下一粒粟米,秋天就能收获万颗谷子,大自然让农民的辛勤劳动得到了回报。 作品拓展 栗:粟原产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是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北方俗称谷子。粟适合生长在干旱而缺乏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