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沉静天空
爱涂鸦,爱写字,爱手账。在这个算不上温柔的世界里保持温柔。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保持安静。仅此奢望,嗜书如命。p.s.为了抵抗“读过诗书都忘记”,开始学写书评勤记笔记,自我风格养成中。努力做一个勤奋而多元的人。希望把热爱都记录下来给时间以回响。欢迎豆油或qq联络,以及转载请告知。qq:331675805
今天看啥  ›  专栏  ›  沉静天空

大部头养生计划

沉静天空  · 豆瓣  ·  · 2019-07-02 15:30

一份2019年上半年私人读书书单。

2018年写读书总结的时候,发现自己花了相当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于肉体在路上,读书的时间相对较少,导致全年读书不过百。

详情请戳:行万里路,读百卷书

2019年依然忙碌,但介于去年的前车之鉴,于是开年读书在数量上比较激进,前4个月基本是2天一本的节奏,相对类别比较杂,电子书为主,随性度较高,没有刻意的读书计划,兴之所至,也会做小型主题阅读。

详情请戳:世界读书日,书影手账刚好写到第100页

进入5月以后,因为读了前辈的一本书评集,决定改变一下今年的阅读的主题与节奏,不那么急于“读完”一本书,而是读一些厚重的大部头,聊以修身养性。结合零散读的一些书,这两个月陆陆续续读了20来本书,初读和重读的大部头大抵因为以经典为选择标准,基本都有过人之处,此外,也有幸读到了一些其他精彩的书。

2019年上半年私人推荐书单,右为4月前所读

除了上篇日志中提到过的6本好书:《当呼吸化为空气》、《海边理发店》、《我在三十岁的第一年2》、《生命最后的读书会》、《看不见的城市》、《黄雀记》。这篇读书小结继续补充10本私今年读到的好书。

“养生大部头”系列

1、重读《人类群星闪耀时》,方知历史宿命

《人类群星闪耀时》既有历史的宏大感,亦有文学的感性与想象力。 本书原名直译过来是“一个人在某方面发展的高潮时刻/转折性时刻,一些幸福且颇具宿命色彩的瞬间”,相比这个解释,更喜欢现在的中译名,茨威格选取的14个历史瞬间,帝王与艺术家并驾齐驱,未必幸福,但的确充满了个性化选择与命运的张力,属于“决定性的时刻”。

所谓“决定性的时刻”,茨威格从第一篇《不朽的逃亡者》便开始试图解释,主人公“正面临这样的赌博:不是在断头台上悲惨的死去,就是名动千古,永垂青史”,如此两极的可能性同时存在,或伟大或唏嘘。命运无情,伟大的时刻未必造就伟大的英雄,比如创作了《马赛曲》的鲁热,却没有一直得到命运的垂青,“这个半瓶子醋曾擅自闯进不朽者的行列,对此,命运没有原谅他。这个小人物后来干过各色小行当,困苦地度过了自己渺小的一生”,存在这样的契机,一瞬间辉煌闪耀如星辰,亦可一瞬间回归蝼蚁。

2、认识《天才的编辑》,重识伟大的作者

挖掘了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的天才编辑,与那些作者亦师亦友。虽然是编辑的传记,但字里行间,更多地讲了作者与编辑之间的互动,个性鲜明的作者呼之欲出。珀金斯的人生,成全了菲茨杰拉德与海明威,也让读者可以感性地重新认识他们,并产生阅读其作品的冲动。

3、托马斯·沃尔夫二部曲《天使,望故乡》、《时间与河流》

没想到在读完《天才的编辑》后,我的行动力体现在阅读托马斯·沃尔夫,相继啃完了两本大部头。

天使,望故乡

在电影《天才捕手》中,正呈现了沃尔夫的成书之路,相比编辑珀金斯手里的另两大“王牌”——海明威与菲茨杰拉德,沃尔夫的名气不可同日而语。读完这本厚厚的大部头,的确能够感受到沃尔夫的才华,也能感受到他所坚信的塑造人物的方法:“观察他从早上起床开始,他的日常习惯都记录下来,不管这种习惯多么微不足道”,事无巨细,细腻至极。

在带有自传性质的《天使,望故乡》中,这种观察性的细致笔法贯穿全书,就像沃尔夫描写母亲伊莉莎的那样:“她的记忆就像一条巨大的章鱼在一切事件的海底游动着,盲目却彻底地搜寻每一个海洞、潜流、港湾,聚精会神地关注着做过的每一件事,经历过的每一种感觉、脑子里闪过的每一个念头……”

时间与河流

《天使,望故乡》的续集《时间与河流》较前者更为洋洋洒洒,800多页的篇幅,并没有太波澜壮阔的情节、此起彼伏的抒情,陆陆续续读了十来天。

想起大学上文学史课,讲到过乔治·桑的一句名言:上天赐我水龙头。而在这方面,沃尔夫的确天赋异禀,坐火车可以写上100多页,读完感觉自己白白度过了多年苍白的“在路上”的时光。在《时间与河流》中,有一章节以普鲁斯特命名,也许在整部小说中,沃尔夫亦以自己的行文方式向老普致敬,极尽绵长细腻地描写每一个细节,比“马蒂尔德小蛋糕”描绘得更加充分。

如果时间充裕、心态良好,不妨可以读读沃尔夫的大部头,聊以养生。毕竟初读的时候,多少会被才气所惊艳一阵子,如果读不完,也无需烦恼,毕竟,成也细致,败亦细致,太过奔逸,则惹冗长。

4、重读《呼啸山庄》,寻找心中的山庄

又是一本儿时囫囵吞枣读过的书,现在重读亦有不一样的体验。现在重读《呼啸山庄》,虽然不能说十分喜欢它,但至少更好地认识了它的伟大。长期囿于家庭的女孩子,能写出在时间结构逻辑如此缜密的故事,黑暗而残忍,爱恨纠葛,天地呼啸,的确是不容易的事情。

5、《地下》2部曲,村上的非虚构

几年前读《IQ84》系列,提到了毒气事件发生10年前的奥姆真理教,而在《地下》这两本非虚构的访谈整理,从两个方向讨论了发生于东京的地铁悲剧。真相究竟如何,更重要的是追寻的过程,在地铁上读完这两本书,感觉很微妙,一个民族的性格,赫然纸上。记得书里提到了一个情节:在遭遇毒气身体不适几乎要晕倒,大部分人选择爬起来,努力去工作,甚至快要晕厥的时候,还在做广播体操让自己镇定。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一个普通人与恶的距离,远比我们想象的更近。

6、包法利夫人:文艺女青年的悲歌

大学的时候学文学史,匆匆读过一遍《包法利夫人》,还记得老师当时说,包法利夫人需要一读再读,二十岁、三十岁、六十岁捧读,滋味各不相同。隔了十年,婚后重读艾玛的故事,似乎对她的理解多了一些。想起有些毒鸡汤鼓吹,文艺女青年的矫情,结婚生子就好了,包法利夫人无疑对此说法重重打脸。她结婚时懵懂,尚不懂爱情,读书让她的欲望交织着浪漫主义,播下了堕落的种子。

周克希的翻译个人很喜欢,很顺畅,读起来不累,当然有人会指摘他喜欢按照自己喜好意译,不懂原文,故无法评价。

其他一些读着惊艳的书:

1、天鹅之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一直记得李银河对于林奕含的评价:“老天赏饭”。的确,当时林奕含的遗作受到关注,是因为她的遭遇与她的自杀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而撇开喧嚣的舆论,其实可以从林奕含的文字中读到才华、敏感与很多美丽的东西。

2、重回课堂的感觉:作家的小说课

作家分析其他作家,并作为老师倾囊相授,其实并不少见。毕飞宇属于其中比较通透且有趣的一位,中外皆有,经典为主,可以作为重温前的序言来看。

3、穿T恤听古典音乐

今年花了比较多时间听了小提琴家彭广林的课程,与田艺苗的书相得益彰,可以互相理解,音乐带给我们的幸福感,和阅读异曲同工。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