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分析了在电力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中长期交易价格趋同、电价未体现价值信号等问题,并指出部分群体提出的“市场失灵论”观点。文章深入探讨了“双轨制”下的电力市场现象,国有企业管理与考核方式、地方政府干预市场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文章指出,改革的问题需要用改革的方法解决,应并计划市场双轨制为一轨,完善国资管理方式,取消地方政府对电价的不当干预。同时,文章还提到了危机卡特尔现象,建议相关制度建设可借鉴卡特尔豁免制度的经验,并在市场竞争法上建立灵活的豁免制度来容纳地方相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问题和挑战
在电力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存在中长期交易价格趋同、电价未体现价值信号等问题,部分群体提出市场失灵的观点。
关键观点2: “双轨制”下的电力市场现象
分析了在“双轨制”市场下,由于竞争受限、发电企业执行原有生产运营模式等原因,出现了制度性的“垄断”行为。
关键观点3: 国有企业管理与考核方式的问题
国有企业管理与考核方式有待优化,过于细化的对标方式导致各企业间电价雷同,承担社会责任缺乏量化评估,发电企业售电业务能力不足。
关键观点4: 地方政府的干预问题
地方政府干预市场行为依然存在,通过调整电价作为调整地方经济的有效手段,优惠电通过隐秘方式继续存在。
关键观点5: 解决方案和建议
提出了并计划市场双轨制为一轨、完善国资管理方式、取消地方政府对电价的不当干预等解决方案。同时指出市场的深化改革需结合卡特尔豁免制度的经验建立灵活的豁免制度来容纳地方相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文章预览
文/修远 在几十年的电力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国家对建立电力市场化机制的决心始终没有动摇,特别是2015年中发9号文开启了新一轮电力体制机制改革的序幕,以现货市场为核心的电力市场改革到如今已进入深水区。 近年来市场建设喜报频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地方中长期交易价格趋同,发电企业出价类似,电价也没有体现出价值信号。于是部分群体提出了市场失灵论的观点,出现“市场在中国搞不起来”“市场会给电力行业带来危害”等言论,认为中国的电力市场必然会失灵。 实际上,这是披着失灵“外衣”的改革不到位。由于双轨制市场下竞争受限,发电企业依然执行原有的生产运营模式,无形中契合了卡特尔现象,出于避免亏损等原因来“稳定”电价,才出现了制度性的“垄断”行为。这一系列现象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市场的“改革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