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调查了多个社交平台上的亲子账号,发现这些账号发布的短视频存在争议。一些账号为了营销“商机”,记录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当行为,如用小孩哭闹打架来“吸睛”,让儿童测试成人化妆品,刻意摆拍“博流量”短视频等。此外,一些家长和MCN机构看到了‘童年经济’的商机,镜头前的家庭生活被精心编排成‘商业剧本’,父母转型成为‘儿童经纪人’,存在违法风险。文章对此现象进行了批评,并提醒家长不能让孩子变成赚钱的工具,平台也要加强对低俗、侵权内容的管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社交平台亲子账号存在争议
一些账号为了营销发布不当内容,如用小孩哭闹打架、儿童测试成人化妆品等。
关键观点2: ‘童年经济’引发家长和MCN机构关注
部分家长和MCN机构看到了亲子萌娃类视频的商机和潜力,批量孵化账号,存在违法风险。
关键观点3: 平台和法律需平衡商业运营与儿童保护
平台应强化对低俗、侵权内容的管控,限制其传播。家长不能将孩子变成赚钱的工具,需从孩子长远发展出发。
文章预览
*本文为《半月谈》2025年第8期内容 哭闹打架、暴饮暴食、测评成年人化妆品、模仿奇怪行为……半月谈记者发现,多个社交平台上的亲子账号虽流量火爆、吸粉众多,但其发布的短视频引发争议。一些“亲子流量”账号已从记录孩子成长异化为制造营销“商机”。 用小孩哭闹打架来“吸睛”? “试一款不脱妆的粉底液”“这个口红好用”……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商家让儿童测试成人化妆品,稚嫩的面孔在镜头前熟练地介绍产品效果。一名美妆博主用儿童模特测试粉底液的“不脱妆效果”,用水壶喷脸、隔着纸巾大力拍打脸部,并称产品“儿童都能用”。 也有一些博主为了售卖服装,以成人妆造打扮儿童,美其名曰“潮童”。有的儿童衣着暴露,穿着露背装走“猫步”;有的一头卷发,戴着墨镜,涂着烈焰红唇在镜子前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