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砒霜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口服砷剂药物在治疗APL中的最新进展和面临的挑战。文章提到了三氧化二砷注射液和复方黄黛片在国内的使用情况,以及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推广难题。同时,也介绍了香港大学在研发口服三氧化二砷方面的进展,包括其临床试验结果、优势及推广难度。文章还提到了香港政府为加快新药械临床应用所做的努力,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商业前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砒霜成为治疗APL的救命药
砒霜——学名为“三氧化二砷”的物质,在过去近半个世纪,经过几代中国医生的临床实践,将APL这种凶险的血液疾病五年无病生存率提高至90%以上。
关键观点2: 口服砷剂药物的研发进展
港大医学院研究的口服三氧化二砷在治疗APL中取得显著疗效,患者五年存活率高达97%,复发率低于2%。内地也有口服的含砷类药物——复方黄黛片,可以大幅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关键观点3: 面临商业化推广难题
无论是国产的三氧化二砷注射液还是复方黄黛片,目前均只能供给国内患者使用,并没有广泛进入国际市场。合规生产和推广让全球患者使用是当前的难题。
关键观点4: 香港政府的努力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署成立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筹备办公室,以加快新药械临床应用。港大医学院已就口服三氧化二砷用于治疗更多疾病申请专利。
关键观点5: 未来展望
口服砷剂药物的治疗方案可以大幅减少化疗的使用,未来有望成为一种更便捷、高效的治疗方法。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完善临床试验,拓展病例数量,并克服商业化推广的难题。
文章预览
▲ 只在小说或电视剧里才能看到的剧毒“砒霜”,竟成了绝境中患者的“解药”。它将APL这种极为凶险、死亡率很高的恶性血液疾病,五年无病生存率提高至90%以上。(视觉中国 / 图) 全文共 5427 字,阅读大约需要 13 分钟 无论是国产的三氧化二砷注射液,还是复方黄黛片,目前均只能供给国内患者使用,并没有广泛进入国际市场。 指着手上的“三氧化二砷”口服液,港大医学院内科学系讲座教授邝沃林说,知道这个药物有效,但如何合规生产并推广,让全球患者都能用上,是更难的事。 本文 首发于 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 南方周末记者 崔慧莹 南方周末实习生 陈书灵 责任 编辑| 曹海东 重击似乎是瞬间发生的——在发现牙龈渗血,全身都“冒血点”的第三天,38岁的陆航被深圳市某三甲医院紧急要求住院了。 当时,陆航的血小板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