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介绍了强化学习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包括结果嘈杂、超参数调整困难、仍在研究和开发阶段、难以调试、学习无效率、模拟到实际的差距、不可预测性和无法解释性等问题。文章作者是Josiah Coad,前Facebook/Tesla软件工程师,现任Marky创始人和CEO。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强化学习结果嘈杂,难以比较算法和超参数设置。
小的随机初始化变化就可能极大地影响训练性能,难以重现实验结果。
关键观点2: 强化学习超参数调整困难。
当前市场上最成功的算法之一是Soft Actor-Critic (SAC),它有近20个需要调整的超参数。此外,还有大量特定于强化学习的超参数和奖励塑形形式的超参数。调整其中任何一个都可能非常困难。
关键观点3: 强化学习仍在研究和开发阶段。
强化学习实际上还处于萌芽阶段,研究界仍在解决如何验证和分享新进展的问题。论文在实现细节上含糊不清,难以将结果与他人在线上的结果进行比较。
关键观点4: 强化学习代码难以调试。
最新的强化学习方法使用了大量复杂的技术,使得编写整洁的代码和追踪他人或自己的代码变得困难。此外,由于有太多的移动部件,很容易引入bug但却很难找到。
关键观点5: 强化学习极度无效率。
无模型学习意味着我们必须与环境大量互动才能学习一个策略。学习过程需要大量时间,例如在模拟器的环境中训练一辆车可能需要约3-5天。
关键观点6: 模拟到实际的差距明显。
即使智能体在模拟器中表现良好,也不一定意味着它会成功应用于现实世界中。模拟器与真实环境之间的差距可能会导致问题。
关键观点7: 强化学习存在不可预测性和无法解释性。
即使是经过良好训练的强化学习智能体,在野外也可能表现出不可预测的行为。在自动驾驶或机器人技术等领域,强化学习智能体可能会做出灾难性的控制决策,而我们不知道确切原因。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