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ningqun

从《宋案重审》看史料运用(二)—— 核心史料

ningqun  · 简书  ·  · 2021-04-01 09:53

无论何种历史问题, 轻视甚至无视核心史料 ,结论一定是流于传奇,而经不起推敲。

宋案史料并不缺乏,破解谜团的关键是: 如何取摘,推敲可信度,互相映证

1. 王治馨的演说

王治馨是京师警察厅总监 ,宋案(1913.3.20)一周后在北京国民党追悼大会,代表赵秉钧出席并演讲。大意如下:

  • 赵秉钧时任国务总理, 挂国民党籍,和宋教仁关系融洽
  • 已缉拿的凶犯应夔丞(即前文的应桂馨),和时任内务秘书洪述祖有密切往来。
  • 洪述祖曾和总统(袁世凯)提及, 反对党掣肘,何不收拾一二
  • 表明缉拿凶手的决心。

撇清赵秉钧和宋案的关系,从第三点,洪述祖的表述,却把总统扯了进来。 袁世凯对此怒不可遏,责怪赵秉钧不该让王治馨乱讲

当时各报均有报道,大体相同,文字略有差异, 内容可靠性毋容置疑 。王治馨是赵秉钧手下,关系密切,代表出席追悼会是赵深思熟虑后的抉择。

一来向国民党 显示严查宋案的态度
二来 表达对国民党有人怀疑他是幕后主使的不满

2. 应夔丞的查抄

宋案后 不到三天,英法巡捕在法租界应宅抓获应夔丞,并前后三次搜查,起获证据53件 。另根据审认,从拘押的26人中确认了凶手武士英。从《民立报》详细报道审读, 搜查过程严密,参加人员有各方代表,彻底而无异议

英法向中方移交犯人和证据的过程,也进行了严密防范,并有详细物件内容记录,各方代表监督,启示和公共研究,并逐一拍照,程序严密。曾有评论质疑国民党黄兴、陈其美对证据动了手脚,从记录来看,参与监督各方势力均衡,并无作弊可能,这种 怀疑没有确实根据

4月,涉案洪述祖逃入青岛德国管辖区,总督要求见证据后,交洪犯到沪。因原件关系重大, 由黄兴等提议当中摄影,制成铜版,印刷多份,分送北京总统府、内务部、司法部等其他各机关 。由此各报也分批登载了相关证据。从检查报告和今天在北京档案馆保存的文件来看,各方无隐瞒和割裂证据。

需要注意的是,应夔丞是共进会会长,党徒不在少数,案发后除个别人外,均未被抓,其后造出种种谣言,以淆乱视听。 各种匿名信的内容,对宋案并无价值

另外,5月,应夔丞受审时,突然吐露在宅中仍藏有相关证据,并由法领事起得满藏文件之皮箱。当我们了解当初检查之彻底后, 可以判定时隔两月后的这批文件,必定为其死党伪造 。即便从文件本身来看,应夔丞向来胆大心细又颇有调理,前后两批文件内容的调理和疏忽判若两人,可知其假。

3. 赵秉钧的自辩

赵秉钧是洪述祖的直接上司,且在起获证据中,发现和应夔丞亦有往来,并牵及袁世凯。时至今日,大多数人认为他们和宋案有牵连,但没有可靠史料证明。

4月底,赵秉钧发出“勘电”,就宋案主要证据逐条辩驳,证明自己和政府与宋案无关。但《民立报》等报刊均有“勘电”实为总统府秘书起草。从当时袁世凯也被牵涉来看,当然不可能赵自辩而不考虑自己的处境,因此 “勘电”其实是二人协商的结果

5月,上海监察厅要求赵秉钧到庭对质,于是“真电”仍以赵秉钧名义发出: 毫无嫌疑,不能到庭 。从现存底稿分析, 袁的确对电文进行了多处修改

二电的辩驳文字,不能做单纯字面的理解,而要 辨析哪些是真实意思之表达,哪些是言不由衷之发露

4. 共进会的文件

应夔丞是共进会会长,也是宋案的起始环节,共进会很多文件也掌握在应手中。但相关材料并未正式公布,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但这些文件对 深入认识应夔丞与袁、赵、洪之间的关系,有关键作用

5. 私家记述

  • 叶迦《辨音室闲话》
    叶迦曾任职江苏幕僚,总统府机要局,负责传递总统批阅文电,亲自 参与应宅起获函电的编校 。书中涉及宋案的记述为其他史料所未载。

  • 张继《张溥泉先生回忆录》
    张继是北京国民党本部负责人, 宋案后曾在赵宅拜访 ,说明报载影射赵秉钧有牵连并非其意。并了解到宋案前后洪述祖与袁世凯的一些互动,以及宋案后赵秉钧的一些反应。

  • 袁克文《新丙秘苑》
    袁世凯次子,对于宋案前后提供了许多细节,但有 为袁世凯辩护的明确目的,不惜杜撰情节 。通过史料对照,很容易可以证明这点。但其 对袁世凯的某些观察和描述,是其他史料难以呈现的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