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人形机器人在近期的发展情况,包括技术进步、应用落地、供应链变化等方面。大模型的应用为人形机器人带来了智能的提升,但仍然存在技术局限和数据瓶颈等问题。文章还提到了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人形机器人已有明显进步,但离“好用”尚远,今年已加快走向商用。
尽管人形机器人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离真正广泛应用和普及还有一段距离。目前,人形机器人已经开始进入商用阶段,但主要还是在特定领域应用,离普通消费者的生活还有一定距离。
关键观点2: 大模型给人形机器人安上了“大脑”,但仍有技术局限和数据瓶颈。
大模型的应用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决策规划的能力,提高了其泛化性。但是,大模型的应用还存在一些技术局限,如推理需要耗用大量算力和电力,对硬件要求很高。此外,真实数据的缺乏也是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发展的一大掣肘。
关键观点3: 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应用初站选择工业,特别是汽车工业。
人形机器人在应用落地方面,初站选择了工业场景,尤其是汽车工业。这是因为汽车行业自动化程度高,导入机器人的意愿相对强烈,同时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观点4: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是系统工程,需要硬件和软件的同步发展。
人形机器人是系统工程,涉及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目前,硬件和软件的发展速度还不匹配,需要两者同步发展才能真正提高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
文章预览
2024.08. 28 本文字数:6132,阅读时长大约10分钟 导读 :人形机器人已有明显进步,但还远未达到人们的最终期待。无论如何,即便并不完美,人形机器人今年已在加快走向商用。 作者 | 第一财经 郑栩彤 今年两大人形机器人盛会上,业内关于人形机器人的评价似乎分成两极——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十八金刚”才艺展示引发观众驻足,但也有参展者“抱怨”一些机器人还得吊着、站都站不起来;上周刚结束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人形机器人热度空前,27款展出的人形机器人数量为历年之最,有人形机器人从业者向第一财经记者感慨今年人形机器人“能动得更多了”,但也有从业者称“各家演示视频拍得挺好,但实际上能(像视频)走起来演示的很少”。 两种评价背后,是人形机器人已有明显进步,但还远未达到人们的最终期待。无论如何,即便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