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科学院理化所王京霞研究员团队等人在蓝相液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工作涉及蓝相液晶聚合物网络的结构和热诱导行为的演变以及聚合物含量对激光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相关成果以In Situ Characterization of Thermal-Induced Evolution of Structure/Optical Properties of Heterogeneous 3D Chiral Soft Photonic Crystal Polymer为题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及重要性
蓝相液晶是一种具有有序性和流动性的神奇手性自组装结构,其在超快响应显示、多模式环境监测、无镜激光器等领域得到广泛研究。然而,由于液晶聚合物与非聚合组分的相似性,传统的单一表征手段难以解析PSBP中聚合物的本征结构和分布。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对于理解蓝相激光性能的热稳定性和开发高品质激光器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观点2: 主要研究成果
研究团队通过发展一系列针对PSBP的原位变温表征方法,包括变温超小角同步辐射(USAXS)、Kossel衍射和偏光显微镜等原位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聚合物含量下蓝相聚合物网络的分布、热诱导演化过程和对蓝相光学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聚合物含量的PSBP均在-180~180℃表现出先红移后蓝移的带隙偏移。采用原位USAXS和Kossel衍射进一步分析了PSBP带隙偏移过程,揭示了PSBP立方晶格的非对称受限变形行为。
关键观点3: 研究亮点和创新点
该研究不仅解决了液晶均相体系中的异质结构原位分析问题,还通过增加聚合物含量改变了液晶聚合物在PSBP中的分布,提高了PSBP的稳定性。此外,该研究对比了不同聚合物含量的激光特性,为高品质激光器件的开发提供了思路。该工作的创新点在于结合了多种表征手段来研究PSBP的相变和光学性能,揭示了聚合物含量对蓝相激光性能的影响。
关键观点4: 研究展望与影响
该研究为新一代高热稳定性光子器件的设计提供了见解,并有望推动蓝相液晶在显示、监测和激光领域的应用。此外,该研究还展示了结合多种表征手段在研究复杂材料体系中的优势,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文章预览
点击上方 “ 蓝字 ” 一键订阅 蓝相液晶是一种神奇的手性自组装结构,其液晶分子在空间内双轴螺旋排列成双扭柱结构单元,进而自组装成周期性立方结构,因此,蓝相液晶既具有类似原子晶体的有序性,又兼有液晶的流动性,其布拉格反射带隙很容易实现对温度、电、光等外界刺激的响应,在超快响应显示、多模式环境监测、无镜激光器等领域得到广泛研究。聚合物稳定蓝相( P SBP )技术 通过掺杂可聚合液晶分子稳定蓝相结构,极大拓宽了蓝相温域及其应用领域。然而,由于液晶聚合物与非聚合组分化学成分的相似性,传统的单一表征手段难以完成 PSBP 中聚合物的本征结构解析及分布研究,缺乏对变温过程中的微区相转态 、结构演变及其对蓝相光学品质的影响的研究。 为解决上述问题, 中国科学院理化所仿生材料与界面科学中心江雷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