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中国动力电池产业从初始发展到现在成为全球经济瞩目焦点的历程,特别是以2025年为转折,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文章详细阐述了动力电池的快充技术、应用场景、产业生态以及安全技术等各方面的进展和挑战。同时,也指出了新国标对动力电池安全的要求以及行业为应对这些要求所采取的措施。最后,文章强调了技术进步与安全标准协同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几年新国标落地和安全技术验证对产业安全水平的关键影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历程
从初始摸索到现在成为全球经济的焦点,经历了筚路蓝缕的历程,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新三样”代表。
关键观点2: 2025年的转折
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将开启新的15年征程,交通电动化向全场景渗透,新的应用场景、技术和商业模式将落地。
关键观点3: 快充技术的重要性
快充技术成为新技术落地的急先锋,超快充元年到来,产品、场景、产能及配套体系四个维度快速渗透市场。
关键观点4: 新国标对动力电池安全的要求
新国标对动力电池的安全要求更加严格,特别是在快充后的安全测试方面,要求动力电池在经历高功率快充循环后,仍必须满足所有的安全测试项目。
关键观点5: 行业为应对安全要求采取的措施
行业从电芯、热管理、生产制造、系统层面等多维度构建动力电池的安全防线,采用各种技术手段提升动力电池的安全性。
关键观点6: 技术进步与安全标准协同的重要性
技术进步与安全标准的协同将直接关系到市场接受度和产业的稳健发展,未来几年新国标落地和安全技术验证将是观察行业安全水平的关键窗口。
文章预览
● 15年,从破土萌芽,到枝桠参天;从步履蹒跚,到健步如飞。以2010年“十城千辆”为肇始,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力牵引下,中国动力电池发展走过了波澜壮阔的15年。 ● 15年,筚路蓝缕,玉汝于成。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经历了从0到1,从弱小到壮大,从跟随到领跑的完整历程,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新三样”代表,也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注脚。 ● 以 2025年为转折,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将开启新的15年征程。瞭望新征程,将会是更具挑战,交通电动化向全场景渗透,能源体系变革也加速走向纵深,这也意味着,新应用场景开启,新技术与产品创新,新商业模式落地,新的产业生态与格局。 过去一段时间,一辆小米 SU7 在事故后发生的燃烧悲剧,将三条生命带走的同时,也再次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隐患置于聚光灯下。 尽管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