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微游动机器人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广阔,特别是在精准药物递送和微创手术中。然而,传统微游动机器人存在制造工艺复杂、材料要求高以及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香港科技大学申亚京教授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漩涡湍流辅助的微流控平台(VTAM),可实现类精子结构的微型机器人一步成型,配合外部磁场驱动为药物递送提供了新的载体。研究团队进一步将微游动器导入生物体模拟环境,并在特定位置释放药物,展示了这种新型微游动机器人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申教授表示:“我们早前的研究发现,鳐鱼精子具有特殊的双节螺旋结构,能够在不同粘度的液体环境中实现高效推进[PANS, 118, e2024329118 (2021)] (图1)。但是,如何批量制造类精子结构的微型机器人并实现高效驱动和可控药物释放一直是个难题。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提出的漩涡湍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