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皓熹

制度与良心

皓熹  · 简书  ·  · 2019-01-17 21:11

看到江苏教育关于教师的良心这个话题征稿,其中一个角度是现行的教师管理和评价制度是抑制了还是激励了教师产生“良心”?

这里,我忍不住便联想到了我们学校的巡课制度。有一个眼神超好健步如飞的老师,每天从一楼到六楼巡课,将每个班迟到、睡觉、玩手机的学生个数及上课的老师一一记录在案,然后每天在学校教工群里公示,上榜次数被统计汇总,与考核等挂钩。

在这样的压力下,老师们上课的内驱力悄然发生了变化。过去,老师们维持课堂纪律完全是出于教育学生的需要,如今老师们维持课堂纪律是为了躲避被公示,甚至课堂上有老师跟迟到的学生讲上课迟到了就不要进教室了来躲避惩罚。

还有的班上会设置一个提醒员,巡课的老师一到会像全班发出警报?老师这种态度对学生教育本身就是一个负面的引导,这是不是在教学生以后是不是也可以钻学校管理的空子呢?

在公示时,我曾见过一个老师列了一个excel表格详细解释每个学生迟到的原因,并当众表示自己会批评教育这些学生。看到时感觉很难受,一次偶然性的学生迟到并不能代表该老师课堂管理有问题,但这样的公开检讨让人不免产生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这个老师会不会为了逃避这种尴尬想出一些违背良心的方法来避免尴尬的再次发生呢?

同样的现象在很多班级都有出现,我们能说那些老师都没有良心吗?

监视、不信任、甚至预设有罪的角度去审判老师时,是不是也会催生一些违背良心的问题呢?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