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云南省教育厅

新华时评|学术浮躁之风必须狠刹

云南省教育厅  · 公众号  · 教育  · 2025-05-24 20:28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学术浮躁之风的危害以及应对措施。文章指出学术浮躁背离科学精神,危害学术生态,必须狠刹。学术浮躁的重要根源在于不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需要深化评价体系改革,建立多元的人才评价体系。同时,还需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如健全青年科研人才权益保障机制、强化“代表作”制度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学术浮躁之风的危害

文章讨论了学术浮躁之风的危害,指出其背离科学精神,影响学术生态,催生大量低质重复的学术成果,浪费社会资源并影响科技创新实效。

关键观点2: 学术浮躁的重要根源

文章认为不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是学术浮躁的重要根源,并举例说明了科研人员在单一评价体系下的压力以及学术研究规律与短期功利化考核指标的矛盾。

关键观点3: 应对学术浮躁之风的措施

文章提出了应对学术浮躁之风的措施,包括深化评价体系改革、建立多元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如健全青年科研人才权益保障机制、强化“代表作”制度等。


文章预览

新华时评|学术浮躁之风必须狠刹   一段时间以来,类似本科生已发表14篇SCI论文等荒诞事件频繁进入公众视野,暴露出学术界存在一定程度的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问题。学术浮躁之风背离科学精神,危害学术生态,必须狠刹!   学术研究是复杂细致的脑力劳动,需要广泛占有材料、深入调查研究、反复分析论证,有些还要开展实践检验,是需要花时间、耗心血的苦功夫。一味追求进度和数量,只会催生大量学术“复制品”“劣质品”“假冒品”。这些低质重复的“研究成果”浪费社会资源,消耗科研人员的宝贵年华和精力,更影响科技创新的实效。   不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是学术浮躁的重要根源。在一些科研院校,衡量科研人员贡献主要看论文和项目数量,职称晋升、评岗定级、称号获得、奖项申报等皆与之挂钩。这种“以数字论英雄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