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近年来,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凸显,主要源于分税制改革后财权事权不匹配、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导致“土地财政”收入锐减、经济增速放缓及减税降费政策持续等因素。文章分析了政府资金来源的变化,包括土地出让收入、城投融资、政府债券及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指出土地出让收入的下滑和城投融资的减少是资金来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文章还探讨了各地财政资金缺口的差异,发现主要经济大省财力下滑尤为明显,并分析了付息支出的压力。基于模型假设,文章预测了2024、2025年的财政资金缺口将继续扩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政府财政压力凸显原因
分税制改革后财权事权不匹配、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导致“土地财政”收入锐减、经济增速放缓及减税降费政策持续等因素。
关键观点2: 政府资金来源变化
土地出让收入的下滑和城投融资的减少是资金来源减少的主要原因。
关键观点3: 各地财政资金缺口差异
主要经济大省财力下滑尤为明显,并分析了付息支出的压力。
关键观点4: 未来预测
基于模型假设,预测2024、2025年的财政资金缺口将继续扩大。
文章预览
近年来,宏观经济承压、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土地市场遇冷以及地方债务问题等多重因素交织,地方财政压力凸显。财政资金缺口主要来源于: 1)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收入占比陡降,而地方仍然承担较重的事权,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的问题凸显。2)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土地财政”收入锐减。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收入与支出责任不匹配的矛盾加剧,地方逐渐将土地出让相关收入作为新的增长点,“土地财政”兴起。2021地方广义财政收入中,与房地产相关的收入占比超过50%,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对地方财力影响较大。3)经济增速放缓,减税降费持续,宏观税负降低。近年来,伴随宏观经济增速换挡期的到来,为了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我国持续推出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2018-2023年,我国减少降费规模超12万亿,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