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刘雪伊

第38篇:北京,北京

刘雪伊  · 简书  ·  · 2020-12-09 23:26

怎么这么巧,两个闺密的小聚,变成了几个表同学的相约。

要不怎么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38年前,我和伶俐是初中同学,虽然只是在一起三年,但是我们的友情一直延续到现在,当然还会延续下去……我们都经常出门,回来时候带了好吃的,好玩的,都会想着对方,真像自己的姐妹一样。

今天同样,她那里来了好茶,在群里和同学约好了品茶,而我是歪打正着,带来了邯郸的小酥鱼,要让她品尝一下,结果,五个女人的聚会,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我到的时候,她们三个刚刚开始(周老师还没到),一介绍,居然是表同学(伶俐和小清是高中同学,和静怡是大学同学)。

她们正在谈论孩子的工作问题。

伶俐说,静怡,你家丫头刚从中传毕业,搞媒体的,肯定选择大城市是对的,你们现在在北京工作呢吧?

静怡说,对,他们那个专业在小城市没发展空间,人们动不动就说北上广深,也的确是因为那儿的人才浓度高,锻炼机会多,孩子自己也挺想在北京闯荡闯荡,就留在北京了。

其实,我这当妈的,内心是想让她回来的,但是又一想,保定离北京挺近的,在北京就在北京吧,咱培养她一场,人往高处走,孩子自己找的工作,能留在北京,也是圆了她的一个梦。

我说,你们上的中传,当时的高考分数挺高的吧?那孩子专业分数和文化分数也都不错吧?

静怡说,是,丫头从小就要强,咱也知道填鸭式教育是不对的,将来未必能让孩子成才,但是又不能让孩子去试错,只能随大流,人家怎么要求,咱怎么做。

从小,就诗词歌赋开始练起来,丫头也喜欢这些,要不怎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底子打的还是挺扎实。

后来,专业课请的北京的老师来单独辅导,从高一就开始,每周都是这样。

文化课,当时她上的文科,高中挺普通的一天,晚上要做题到很晚,有时候她也很崩溃,自己关起门来哭一场。

咱也很心疼孩子,又很反感这种压力,但是知道,在这么高压的环境下,你稍微对孩子松懈一下,可能这十几年的努力就白费了。

咱河北省的孩子高考压力太大了,竞争太激烈了。

心是纠结的。

事是予盾的。

小清说,你们丫头其实很早就想考中传,她有这个信念,这个是最重要的。

社会发展到现在,不管干什么,有温度,有节奏,又踏踏实实勤奋去干,不被别的什么东西所干扰,就一定能干好。

所以,交朋友,找对象,要避开懒人、闲人!

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年轻人普遍的素质和收入比咱们这大保定要高得多啊。

相应的,收入和学历大概率是成正比的。

其实,越有钱的群体,内心越有爱,整体素质越高,这跟我们传统认知正好是相反的,谁能转过这个弯来,谁才能吸引到财富。

……

三个女人一台戏,其实也分唱的什么戏。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都在分别扎着堆儿。

话题很多,以后会有后续。

…………

这是第38篇,固定每周一三五发文,敬请期待下篇呦。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