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扬子晚报
新鲜事、有趣事、不平事、离奇事、为难事,欢迎第一时间微信我们哦!
今天看啥  ›  专栏  ›  扬子晚报

湖南慈利长潭河出现红褐色“阴阳河” 居民质疑污染溯源难:沿岸养殖场多,天坑溶洞密布

扬子晚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25-03-30 22:08
    

主要观点总结

湖南慈利县长潭河电站上游出现“阴阳河”现象,一侧水体清澈,另一侧呈浑浊红褐色。官方称变色系甲藻过量繁殖引发水华,水质符合地表III类标准。但居民对排查质量和治理逻辑提出质疑,沿岸存在数百家养殖企业,且天坑溶洞密布,难以溯源。慈利县采取多项措施应对,包括投放絮凝剂、建立每日检测制度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阴阳河”现象出现

长潭河电站上游一侧水体突然变得清澈,另一侧呈浑浊红褐色,引起网友关注和官方调查。

关键观点2: 官方调查和居民质疑

官方称水质变化是由于甲藻增殖引起的水华现象,水质符合III类标准。但居民对排查质量和治理逻辑提出质疑,对官方排查养殖企业数量和污染源头表示担忧。

关键观点3: 长潭河流域特点

长潭河沿岸有数百家养殖企业,且天坑溶洞密布,使得污染溯源变得困难。

关键观点4: 慈利县应对措施

慈利县采取多项措施应对水体变色事件,包括投放絮凝剂、建立每日检测制度、全面溯源排查等,并开通违法举报渠道。

关键观点5: 法律声明和新闻授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文章预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近日,湖南慈利县长潭河电站上游突现“阴阳河”现象——一侧水体清澈,另一侧呈浑浊红褐色。部分网友曝光画面后,慈利县官方通报称变色系甲藻过量繁殖引发水华,水质符合地表III类标准。然而,不少居民仍质疑直指治理逻辑:“4天查151家养殖场,日均37家如何保证排查质量?”“Ⅲ类水能否保障民生安全?”紫牛新闻记者调查发现,长潭河沿岸有数百家养殖企业,且天坑溶洞密布,有的养殖场附近就有溶洞口,难以溯源。慈利县回应记者,称目前未发现有企业偷排漏排,并已开通“问政慈利”线上举报通道,希望获取线索。 “阴阳河”年年都出现,今年变色格外严重 官方定性甲藻增殖 3月15日,有慈利县网友发布视频称,长潭河电站上游约2公里河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