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集中资源办大事”这一策略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包括兴趣班、公司战略、主科学习、国家大事和人生幸福感等方面。通过实例阐述了不同任务对“集中资源办大事”策略的适合程度,并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后果。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兴趣班
最符合“集中资源办大事”的策略,因为结果高度不确定且投入与回报非线性,需要早期观察和选择天赋所在,然后重点投入。
关键观点2: 公司战略
在大部分情况下适合“集中资源办大事”,尤其在新业务方面。但也需要警惕看错“大事”的可能。
关键观点3: 主科学习
只能阶段性的适合“集中资源办大事”。不同学科在不同分数段的区分度不同,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阶段性地重点突破。
关键观点4: 国家大事
不适合作为常态策略,因为需要平衡不同利益阶层的诉求。过度集中资源可能导致牺牲部分人的利益。
关键观点5: 人生幸福感
最不适合“集中精力办大事”的方向。人的幸福感来源于日常的小小收获,而非一次大的成就。因此,降低做事成本和只做大概率能成功的事情是提升幸福感的更好策略。
文章预览
作者:思想钢印 来源: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01 兴趣班 “集中资源办大事”,是中国人最爱说的方法论之一,大到国家政策,小到一家公司经营、个人成功,都喜欢用此策略做那些自认为很重要、很困难的事。 从战争学上说,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从经济学上说,就是把更多资源配置在回报效率最高、最持久的事情上;从系统论上说,就是把更多资源配置在能连接更多资源要素的关键要素上。 当然,一个策略不可能什么地方都有效,如果用在不适合的任务上,那结果有时是“局部突破,整体受损”,有时导致“一叶障木,不见森林”,甚至有时“鸡飞蛋打,发生系统性崩溃”。 到底什么样的任务更适合“集中精力办大事”? 我列举了五个学习生活工作政策的例子,分别对应从“最适合”到“最不适合”五个级别。大家可以先思考一下
………………………………